老子叫李保国,儿子叫李东奇,小孙子叫李泽臣。祖孙三代演绎了一个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1983年春天,李保国和爱人郭素萍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李东奇,来到前南峪村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由于工地上忙得不可开交,李保国和爱人只能背着儿子上山。小东奇长得浓眉大眼,白白净净,特别招人喜欢。因为在搞小流域综合治理,同事和乡亲们干脆不叫他东奇,直接喊“小流域”。
那时候,前南峪的山上还没有栽树,夏天的太阳把石头晒的滚烫。小东奇自己在山坡上玩,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烫的哇哇直哭。后来,李保国想了一个办法,用两根木棍拴上褂子,在新开的水平沟上面搭个小帐篷,把儿子放在水平沟里玩,反倒比放在山坡上安全。每到下工前,儿子的脸上、身上全是土,成了一个小泥孩儿。有一回雨下的急,山上没地方避雨,把儿子淋病了,好几天高烧不退。不得已,李保国只好把年迈的岳母接来,帮忙照看儿子小东奇。
爱人和岳母借住在村里的老乡家,李保国仍然住在山上的石板房里。虽然离得不远,但李保国一边搞小流域综合治理,一边还要管理苹果园,忙得一两个星期才回“家”一趟。儿子每次见到胡子拉碴的爸爸,总是关上门不让进屋,说他是陌生人。
小东奇在家里憋不住,经常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整天灰头土脸的,满嘴都是本地的“山筋话”,全然成了一个山里娃。姥姥经常给他念叨说:“等你长大了,姥姥送你回保定上幼儿园,学唱歌,做游戏,还有好多好多新玩具。”回保定上幼儿园,成了小东奇那时候最大的梦想。有一回学校的领导来课题组,回去的时候小东奇趁机爬上了车,任凭怎样哄骗都不肯下车,嚷嚷着要回保定,要上幼儿园。李保国只好硬生生地把儿子从车上抱下来。汽车走远了,儿子还在哽咽的哭泣。
完成了前南峪的小流域综合治理,1997年李保国和爱人又来到了岗底村。这时,儿子李东奇正在上高中一年级。夫妻二人吃在岗底,住在岗底,顾不上照顾儿子。没办法,只好把儿子李东奇从保定转学到内丘中学读书。孩子水土不服,来了不久就病了。李保国和妻子郭素萍来到学校,见儿子躺在宿舍的床上,脸色蜡黄,有气无力,妻子抱住儿子就哭。李保国劝妻子说:“别哭了,儿子水土不服拉肚子,过一段适应了就好了。”别看李保国劝妻子,其实他心里也觉着对不起儿子。但为了岗底村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他别无选择。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2012年,李保国有了孙子,取名李泽臣,寓意是长大后要为百姓请命,为苍生造福。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爷爷奶奶命根子。李保国对孙子特别亲,只要在家,有时间就陪着小孙子玩。孙子跟爷爷感情也很深,只要爷爷一回家,就谁也不找,只让爷爷抱。可惜,李保国在家的时间太少了,他把时间都奉献给了太行山区的老百姓。一年之中,李保国行程4万多公里,有200多天在山区和农村奔波,哪里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
2016年春节前,李保国和妻子郭素萍从山区回保定。那天正好是腊月二十九,在回来的路上,妻子说:“进市后,咱们直接去超市,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该过年三十了。”李保国提醒妻子说:“买年货时,千万别忘了买个红灯笼,我已经答应孙子了。去年忘了买,到现在还觉着对不起咱孙子。”
下午4点钟,当他们来到学校附近的超市时,超市已经关了门。一打听,原来这个月农历是小进,没有三十,二十九就是大年三十。他们心里想的都是山区百姓脱贫的事,早把这个日子给忘了。
李保国开着车,又找了几个地方,也没买到红灯笼。他无奈地对妻子说:“咱们对孙子的承诺又落空了。”
来源:内丘县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北工人报社
投诉电话:0311-87017171 0311-87015356 传真:0311-88613045 email:hbgrb@126.com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015356、87017171 举报邮箱:hgxinwenwang@126.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