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活一天就要为人民服务一天。
事迹简介:
吴殿华,全国劳动模范,现任衡水市冀州区职工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以来,他发动和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先后16次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先后免费救治伤员11200余人,自掏药费140余万元。医疗队被评为省优秀志愿者组织,并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医疗队”荣誉称号。
善行故事:
近日,记者来到冀州区职工医院采访吴殿华医疗队。吴院长紧紧握着记者的手,讲述了多年来医疗队抢险救灾的故事,他的脸上写满了欣慰与自豪。
作为医生,吴殿华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医生的仁爱与坚守。他曾为挽救患者生命,从自己身上割下八块皮肤、取下五块鲜骨,植在患者身上;为解除病人痛苦,用嘴吸出患者的浓尿;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对称性胸腹连体儿分离手术”,获得省科技成果奖;在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为50岁的患者摘除60斤重的肿瘤,在当时的医学界轰动一时。
吴殿华及其医疗团队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爱心,还积极参与爱心公益行动和志愿服务活动。2015年,省总工会号召“劳模帮劳模”,吴殿华为此捐款1000元,用于救助贫困劳模。多年来,吴殿华为社会公益活动和灾区救治工作共捐款300万余元。
吴殿华率医疗队曾多次奔赴灾区救治伤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当晚,吴殿华组织8人医疗队,开着救护车,带着急救药品和医疗手术器械,迅速赶往灾区,成为全国到达灾区的第一支民间医疗队。在当晚去往灾区的时候,内科医生焦国平、外科医生张兰钦、心电图医生岳书亮正在值班,他们顾不上回家就上了救护车。在灾区,医疗队有的队员发病,第二天却照常坚持抢救伤员,直至完成任务返回。坚守在灾区昼夜抢救的队员,经常顾不上吃饭,夜班轮流休息。在泥泞的草地上、帐篷病房间往返穿梭,队员们都两脚浮肿。
在云南彝良、四川芦山、云南鲁甸、甘肃岷县、天津港火灾爆炸、江苏阜宁等救灾中,医疗队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到达集合点,立即出发赶赴灾区。有一次,司机孙湖一人开车,一路上没有吃饭,没有休息,十二小时到达四川芦山。在灾区断水断电、房倒屋塌、没饭吃没水喝、没帐篷住的艰苦救灾现场,李洪杰扛着药箱,郜振蕊抱着心电图仪器,王梅提着药包,在大雨中踏着泥泞的道路挨家挨户,逐个帐篷查找伤员,他们这种精神感动了当地领导和广大灾民。
采访中,吴殿华对记者说,近年来,地震、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他们将时刻准备着。“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我们医疗队,将一如既往地冲上前去,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抢救重伤员的生命作出我们的奉献。”
■本报记者苏忠 实习生李文秀
主办:河北工人报社
投诉电话:0311-87017171 0311-87015356 传真:0311-88613045 email:hbgrb@126.com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 王金胜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015356、87017171 举报邮箱:hgxinwenwang@126.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