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腔嘹亮,唱尽燕赵古今豪情——“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3-04-03 09:00:00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许荷英(中)在工作室内与戏剧爱好者探讨唱腔以及表演手势
石家庄市中心,热闹繁华的裕华路上,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独守一隅,作为省会梆子戏迷们听戏唱曲儿的艺术殿堂,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风范。
有人形容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处如春雷乍响,低回处似流水行云”。不同于国粹京剧的“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更有别于“宽音大嗓、直起直落,凄切委婉、粗犷豪放”的秦腔、“尺调弦下哀婉情,起调拖腔意无穷”的越剧,以及“妙喉婉转唱出百转情思、吴侬软语唱出千般哀怨”的昆曲,作为燕赵大地的地方曲种,河北梆子以其“高亢、激越、慷慨、悲忍”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来这里听一出戏,沉浸在梆子独有的慷慨激越、宛转悠扬的唱腔里,无比酣畅淋漓。
■许荷英戏剧家工作室内场景
文化惠民
——让群众尽享传统戏曲盛宴
作为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声腔剧种,河北梆子是当之无愧的“省剧”。据了解,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都流行河北梆子这个剧种,不过,有业内老先生这么总结:北京的字儿——咬字严格,发音标准;天津的味儿——流派众多,各有味道;河北的劲儿——高亢激越,淋漓尽致。一句话点出了河北的河北梆子所独有的魅力。
走进省河北梆子剧场,熟悉的旋律和唱腔不时响起,演员们正在舞台上认真排练,不断重复各种武打动作,调整走位,力求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演出。
这场演出压轴剧目是国家一级演员、第15届“梅花奖”获得者、第27届“梅花奖”获得者许荷英的《杜十娘》选段,后台的化妆间里,许荷英正在化妆,贴片子、戴头面、换戏服……一步步进行得有条不紊。当服装师帮她把腰箍系上时,许荷英原本温柔似水的目光一下子变得笃定坚毅起来,戏中那个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的奇女子形象一下子就“立”了起来。
“在院中我受尽了人间凄苦,一心要出苦海嫁夫从良”……台上的许荷英,嗓音响遏行云、醇厚独特,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为了满足广大戏迷朋友“家门口看好剧”的需求,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直坚持文化惠民,让戏迷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最原汁原味的梆子剧目。
据了解,春节至今,依托省河北梆子剧场开展的“为时代放歌”2023河北省直文艺院团迎新春演出季活动,已演出10余场,推出了深受观众喜爱的传统名剧《王宝钏》《穆桂英挂帅》《窦娥冤》《蝴蝶杯》《钟馗》等经典大戏,几乎场场爆满,演出时观众的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剧院还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2023年度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演出活动”,携《南北和》《卧虎令》《盘肠战》等10余部经典传统剧目送戏下乡。为期5天的演出中,不仅当地村民赶来看戏,许多河北梆子的忠实粉丝也相继从北京、保定、平山等地赶到现场。演出中虽时逢雨雪天气,但观众仍热情高涨,或穿雨披、或打雨伞看戏。
成立于1959年的省河北梆子剧院,如今正值甲子之年。64载寒暑更迭、64年艺术积淀,剧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有“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梅花奖”获得者张惠云、刘凤岭、吴桂云、邱瑞德;有成就卓著的中青年编创人才;还有在国内外戏剧舞台获取各种殊荣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精英……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令人瞩目的创作、演出队伍。
■许荷英(左三)与戏剧爱好者同唱河北梆子经典片段
旧瓶新酿
——艺术创新令河北梆子精彩纷呈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这是王国维对中国戏剧的评价。而作为传统戏曲剧种,河北梆子也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有一定的规范性。“可以说,‘传统’是河北梆子的脊梁、也是河北梆子的根,人无脊梁不立,梆子无根不活。”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赵涛说,然而,也不能死守着“传统”,“传承”,并非墨守成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观众审美变化进行着创新和融合。如果不创新,不但老戏迷听烦了,吸引年轻一代的戏迷更是无从谈起。
2019年,歌手谭维维的《给你一点颜色》唱火了华阴老腔,有什么方法能让河北梆子为更多受众所喜爱呢?剧院在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存在方式。
改变首先从细节着手。
作为省河北梆子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宝莲灯》是在传统剧目《劈山救母》的基础上借鉴舞剧改编而成,自1960年正式搬上舞台,至今已经63年了。如何让这出“老”剧焕发新的活力,省河北梆子剧院的编创人员花了不少心思。
据了解,《宝莲灯》在成功入选“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后,省河北梆子剧院潜下心来,不断交流经验,探讨打磨提高的方向,从剧本、表演、舞美、灯光、音乐等方面进行了修改。
“为了突出环境、主题的嬗变、增强故事情节,我们在第一场和第三场重新设计了夜景的画幕,还对以前的布景等进行了整体的制作翻新。”省河北梆子剧院编剧杨斌的介绍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任国英告诉记者,新剧吸收了舞剧中的红绸舞、扇子舞、孔雀舞等表演,又从武术中化用了舞剑;音乐设计不仅突破了传统唱腔板式,而且吸收了昆曲及民歌旋律,这些创新使河北梆子的高亢悲壮中增添了缠绵、欢快的成分。此外,该剧借鉴了赣剧的伴唱声腔和表演,设置了河北梆子传统戏所没有的伴唱、主题歌。
如今再看这出《宝莲灯》,三圣母那段精彩的红绸舞,柔美飘逸,仙气十足……这段表演每次都能赢得观众阵阵叫好声,创下单场演出105次掌声的记录。
对于《宝莲灯》的改编,石家庄戏迷刘建立直呼“非常过瘾”!他说,《宝莲灯》这出戏他已经看了很多遍了,每次演出依然非常期待,在他看来,每个演员的表演各有特色,不仅唱得精彩,很多武戏看得他热血沸腾。
除了“旧瓶新酿”,省河北梆子剧院还围绕雄安新区人文历史文化创作新剧目,精心打造了河北梆子历史剧《瓦桥关》,以及聚焦雄安新区建设者故事的现代戏《荷花淀》。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省河北梆子剧院还坚持利用自有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账号,由剧院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几个经典剧目让观众投票,直播票数最高的剧目。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编,但是却让观众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戏迷小刘说:“每次直播都征求我们的意见,就好像给我开了‘专场’一样,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名家的精彩演出,在过足了戏瘾的同时,也更让我期待走进剧场来一场视听盛宴。”
■戏剧爱好者在许荷英戏剧家工作室内表演
人文空间
——让河北梆子在百姓中扎根成长
离省河北梆子剧院不远,有一扇红色的大门,门头的牌子上写着“许荷英戏剧家工作室”九个大字,旁边则是城市人文公共空间那个大大的“人”字logo。
走进工作室,穿过一条有如回廊般的曲折通道,里面是一个小剧场,墙上挂着几幅许荷英的演出剧照。剧场面积不大,不足30平方米的舞台,没有办法演绎大型剧目;剩余部分只能放三四排座椅,也不能容纳太多观众。但就是这方寸之地,却能大有作为。
“‘王相府来了我王氏宝钏……’你唱这一句的时候就不能用虎音,虎音听起来太粗犷了,展现不出旦角的美。我们在表演过程中,一定要柔,要符合角色的特点,让观众感觉到‘美’,这种美,不单指扮相,还有表演者的腔调。”3月20日,在“许荷英戏剧家工作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讲座正在火热进行中。许荷英一边给戏迷朋友们解释发声的要领,一边随口唱上几句示范。
“我特别喜欢《大登殿》这出戏,戏里的经典唱段也能信手拈来,但是,在韵味上总觉得差了点。”阎淑梅是个资深戏迷,也是许荷英的忠实拥趸,以往她都是跟着许荷英的演出视频学唱河北梆子,但是高腔怎么唱上去、唱段里的小弯儿怎么转才更流畅自然……她始终摸不着门道。这次有机会得到许荷英的亲自指点,亲身体验河北梆子的魅力,令她激动不已。
借助“许荷英戏剧家工作室”开展普及戏曲知识系列讲座,是省河北梆子剧院的一项重点工作。
“我们前期做了很多问卷调查,一方面了解观众对演出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看看观众还有哪些方面的需求。”赵涛说,喜爱河北梆子的戏迷朋友中,票友占的比重很大,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名家的指点。据了解,知识讲座里安排了基本戏曲知识、戏曲基本功的讲解、如何正确发声、经典名段教唱等内容。
除了向普通市民普及戏曲知识,工作室也是许荷英向青年演员授戏的场所。
艺术院团要着力培养出什么样的青年演员呢?面对这个问题,许荷英心中自有标准: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数、脚下有泥。艺术院团应该培养这样的青年人才,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演绎青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段,也要注意唱腔。”在教授青年演员的时候,语气、眼神、身段、表演,每一处许荷英都会详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戏曲中被称为“口传心授”。
许荷英一直记得,刚刚开始学唱戏时,师傅教自己表演的场景。如今,许荷英也将自己学到的戏曲精髓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在她的精心指导下,苏娜、赵璇、邢曼等演员已经成了剧院的青年骨干。
据了解,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在清道光年间正式形成,迄今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河北梆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还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如今的省梆子剧院,一手抓百年流传的传统剧、一手抓颂扬发展成果的现代剧,两手都‘抓’好的同时,不但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也给了年轻演员更多锻炼的机会。”赵涛说,给新生代更多历练的平台,同时让老一辈艺术家帮他们“抠抠戏”,这样才能带动更多的年轻力量扛起河北梆子的大旗。
■许荷英在工作室内为戏剧爱好者演示唱腔
“梅花”绽放
——把这张“燕赵名片”传递出去
2006年,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多年来,省河北梆子剧院曾先后赴日本、新加坡、法国、圣马力诺、意大利、哥伦比亚、希腊、塞浦路斯、西班牙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巡演,受到海内外各界的热情赞扬。《钟馗》一剧九次赴港;《哪吒闹海》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南北和》也是剧院出国演出时的保留剧目。
在许荷英看来,相较于其它剧种,河北梆子唱腔大气磅礴,展示的唱念做打技艺也更全面,因此深受观众喜爱和同行尊敬,可以说得上是燕赵大地的名片。
许荷英说,有一次,她在台湾表演《哪吒闹海》,演出结束后,观众特意把保护嗓子的药送到后台,告诉她,为了戏迷,要保护好这副好嗓子。“当时我特别感动,也下定决心为观众们呈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许荷英说。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严一点,“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许荷英最爱吃面食,但为了保持体型,几十年来从来就没敢敞开肚子痛痛快快地吃过一次面条、烙饼;不管有没有演出,练功,是许荷英每天的必修课,每天吃完早饭,泡上一杯茶,她都要喊喊嗓、唱上几句。
戏曲有着“高台教化”的作用,戏曲中表达的人物感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人性的思考,海外观众同样很受用,有故事有情节的优秀戏曲作品必定能够打动人心。在许荷英看来,立足城市、面向国际、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省河北梆子剧院有责任和义务把河北梆子这个河北省的“乡音”传送出去。
如今的省河北梆子剧院,正在努力创作更多顺应时代、兼具思想性和观赏性的剧目来回报观众、回报社会,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走进剧场,关注河北梆子。许荷英觉得,让河北梆子这个传统剧种焕发新的活力并以此为媒介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河北梆子传承人、一名合格的“城市人文公共空间”守望者。
■文/记者李华 李蕙芸
图/记者毕春华 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