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笔韵绘出时代大美——祁海峰和他的美术家工作室-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3-02-27 09:00:00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祁海峰(中)把自己对中国画的感悟传授给青年画家
美术之美,是晴朗的早晨或微雨的黄昏,打动你情感的一幅静谧小品;是恢宏的展馆里,震撼你心灵的一幅鸿篇巨作;也是繁华街头,你不经意一转身,遇到的那隅空间。
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的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就是这样一处蕴含艺术与美的空间。它如同一扇门,打开省会居民走向美术、对话“美”的生活场景。
2022年9月30日,省会城市人文公共空间暨文化名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与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同步在省会安家落户的50家名家工作室,将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触摸城市脉搏的“平台”,宣传城市蝶变的“阵地”,让省会在提升“颜值”的同时,更具文化“底蕴”和“内涵”。
祁海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协主席。他是当代艺术领域少见的跨中西绘画艺术的两栖画家,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八届、九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以及其他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他的创作始终保持与时代同行,多幅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展陈收藏。
这块建在省会市民“家门口”的美术阵地,从此可以将他笔下的时代大美,传到街头巷陌,走入百姓生活,让艺术的灵魂散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祁海峰(左二)在美术家工作室向青年画家讲解绘画艺术
人文空间
让我们与“美”比邻而居
一支画笔,可以拭去历史的尘埃,把人们的目光引向文明发展的厚重与真实。
一幅画作,能够展示作者的情怀,让观者的心中升起时代壮阔的自豪和骄傲。
艺术对人的浸润是无意识的,而美无处不在。在这座城市,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会成为这样一种存在。
它的空间本身,就是艺术设计和生活美学的展示。
工作室整体设计呈灰白主调,风格极简。整个区域分为创作区、教学区、互动区、展示区和阅读区。
创作区的墙上,有尚未完成的山水画作,深浅不一的墨色,参差交错的线条,形成盈润的墨气,让人在山色的朦胧中,忍不住溯游而上,回到中国艺术长河的本源。
展示区的墙上,悬挂着祁海峰的绘画作品,主题创作系列、山水创作系列、人物创作系列……祁海峰参与重大主题活动创作的《太行回响》《众志成城》《雄安畅想》等已经被各类展馆收藏的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展示。即使你不懂绘画,也能从这些重量级的作品里,感受到坚韧忠诚的太行精神,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豪迈高歌的雄安精神。
阅读区有着生活审美的一面,高高到顶的白色书架现代简约,传统风格的红木桌椅造型考究,明亮洁净的料理台精美大气。料理台上全自动的咖啡机里装满了咖啡豆,水池两侧依次摆放着精致的咖啡具和茶具,让整个空间充满了典雅的生活气息。
“空间也要有引导大众审美的功能,设计之初,我们就要求要有艺术风格,还要有生活品位。走进工作室的市民,可以与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互动探讨一些美术知识。还可以在这里喝喝咖啡、听听讲座、读读书。”祁海峰说,希望附近社区居民能在茶余饭后感受文艺之美、体验创作魅力。
为充分发挥省会文化名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高水平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石家庄市秉承“群众在哪里、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哪里,工作室的舞台就定位在哪里”的理念,把文化名家工作室建到了群众“家门口”,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市民闲暇之余,零距离享受文化魅力、接受艺术熏陶、感受名家风采的需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名家是城市的财富。每一个人文公共空间的魅力都将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绘画爱好者在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内欣赏绘画作品
滋养城市
融艺术创作于百姓生活
2022年10月17日,由省文联组织的“画说石家庄——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滹沱河写生创作活动”启动。采风写生团先到工作室观摩美术作品、进行交流探讨。随后到滹沱河畔的明曦湖和山水桥进行美术采风写生创作。
“石家庄是一座魅力非凡的城市,每天都有新变化新气象,艺术家们要用画笔记录美好、记录时代。”祁海峰说,走进生活写生可以和大自然直接对话,在具体的写生实践中体验到不同于画室创作的兴奋感。工作室启用之后,会不断开展美术采风创作活动,组织河北的美术工作者创作出充满时代气息、具有河北特色的优秀作品,讲好河北故事。
城市赋予艺术家创作底蕴,艺术创作呈现城市发展。城市有了艺术,就有了文化,艺术的感染力,能穿透空间传递给人,这也是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未来将承担的文化功能。
“我们将通过创作、展示、交流、点评等方式,服务社区、服务群众,让美术真正融于市民生活。”祁海峰介绍,“面向普通市民会有定期讲座,普及绘画艺术。这样的讲座,对于小孩子,可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知力、兴趣与爱好,从而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对于老年人,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此外,工作室还将不定期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和探讨活动,从专业层面,提升美术工作者的鉴赏、创作能力;邀请省外美术名家到工作室,将高层次的交流活动带到河北,带到百姓身边。
这小小的空间,将承载起提升城市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初心,以及实现美术名家、美术工作者、美术爱好者及社区群众良性互动的美好愿望。
“祁主席有时候下班后会在这里搞创作,我们经常边看他画画边听他讲一讲绘画的技巧和知识,能得到这样的大艺术家的指点,受益匪浅。”今年35岁的张中良是省会一名美术教育机构的老师,青年画家。名师面对面,直接点拨授艺,让他的创作少走了很多弯路。“尤其每次写生的时候,他都会现场点评,现场教学。他的鼓励和帮助不仅提升了年轻人的创作水平,还点燃了大家的创作激情。真正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对我们学生来说,可以近距离和祁主席交流,观看祁主席创作过程、创作状态,这也是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让我们对国画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刚刚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徐志森说,工作室的开放状态,给他带来了观摩大师创作,聆听名家指点的绝佳机会。
“我有时间就会来这里转转,喝一杯咖啡,翻翻书,看看画,听听课,感受一下这里的艺术氛围。”市民尹耀玉说,她很喜欢这里,如果时间允许,常常一待就是一下午。
美术作为一个中转站,会将公众带往更多的领域。“生活美学的核心诉求就是,人人都成为生活艺术家,将各自的生活过成艺术。”在祁海峰看来,这是一个美术家工作室与一座城的真正关联。
当生活邂逅美学,当艺术融入城市,我们的生活会在柴米油盐中,释放出艺术的浪漫,我们的城市会在百姓烟火中,烙刻上文化的印记。
■市民在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内观赏画册
时代强音
奏响河北之大美
脚下钢筋遍地,身后塔吊林立,一群身形挺拔的新时代建设者迈着轻松愉悦的步伐,迈向工地,也迈向未来。
一幅《雄安畅想》,让我们看到了新城建设的热潮迭起,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我多次带队前往采风写生,目睹了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内心深受撼动。雄安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录,将火热的建设氛围进行艺术呈现。做好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录者、传播者,是每一名艺术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祁海峰说。
艺术作品是创作者灵魂的烙印,也是时代精神的烙印。
工作室展示区的一面墙上,一系列祁海峰创作的重大主题美术作品摄影图静静悬挂,尽管已经缩小了很多倍,但依然让观者心生震撼。
为建党百年主题创作的油画《雄安畅想》和巨幅山水画《太行回响》,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展陈;为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创作的《众志成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展陈;聚焦北京冬奥会创作的《飞雪崇礼》,参加“魅力冬奥会 文艺筑铸煌”河北省主题美术作品展。
这些作品,是河北美术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美术的优秀作品,展示了河北美术创作的雄厚实力。
每个艺术高峰的诞生,都有赖于扎根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厚土。“以绘画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丰富其精神内涵。这不仅依靠诸多外在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侧重于挖掘内在的中国精神要素,比如中国精神、中国品格、中国气质。”祁海峰不但自己的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作为省美术协会主席的他,还肩负着引领和推动河北美术事业发展的职责使命,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美术创作领域,他更像一个手擎火把的引路人。
“无论多忙,他都常年坚持深入基层写生,他去农村画老党员、革命老功臣,用画笔记录时代变迁。他的这种精神给全省的美术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大家也都行动起来,创作的作品也更加鲜活、接地气。”我省知名国画家、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段朝林这样评价祁海峰。
祁海峰积极谋划美协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奋斗精神的主题创作活动,组织引导美术工作者以中国精神为灵魂,守正道、走大道,全力打造歌颂新时代、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具有燕赵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
时代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河北主题美术创作呈现出新的时代面貌。
聚焦北京冬奥会的创作,全面展示了燕赵儿女支持冬奥、参与冬奥的精神风貌;聚焦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创作,热忱描绘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创作推出的一大批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非常时期起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独特作用。
山水回响
从西学到传统的融合
艺术之间有着相同的血脉,无论是西画还是国画,都连接着美学的筋骨,彼此之间的借鉴融合,是祁海峰在艺术之路上的探索。
油画专业出身的祁海峰,在油画领域已经颇有成就。他却从2008年开始,转向国画山水。
山水情怀,很中国。也只有中国,会用“河山”来概括自己的国家。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延续的是华夏的血脉和灵魂,是华夏儿女精神的依存。
在祁海峰的巨幅山水画《太行回响》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种精神。有时代的轰鸣,有自然的回响,有广袤苍莽的燕赵大地上血与火的历史和文化,太行巍峨,精神雄健,浓墨淡彩之间,每根线条都能体现中国人的诗意和情怀。
这是个体意识与时代洪流的碰撞,也是个人志向与时代发展的共鸣。
1984年,祁海峰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大二时,他的油画《遥远的地平线》就参加了全国性展览。1988年大学毕业到河北省文联工作,正值农村融入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热点,一幅展现太行风情的油画《山上有朵云》,让他在美术界崭露头角。此后,从《寻找位置》凸显地方特色,到《红色涌动》系列、《梦庄》系列,他创作了众多具有浓郁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
出生在太行山脚下的祁海峰,对巍峨太行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几乎每年都到太行山区体验生活,写生、创作,也曾一双“铁脚板”徒步考察新疆、西藏,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丰厚的生活滋养,大量的写生积累,成为他创作的深厚根基,历年参展、多次获奖。
2008年5月,中国美协、河北省文联主办了《生存的风景——祁海峰油画作品展》,作品多是以西方的艺术视角关注社会生活,成为他前二十年创作的阶段性总结和思考。
那个时候,他重新审视艺术创作,对自己的艺术道路有了新的认知和规划,遂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山水情怀,还是要用东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国画的语境,才是最适合的。
为此,2010年祁海峰特地到著名画家贾又福工作室学习一年,系统研习中国山水画创作,探索油画和中国画之间的“融通”。在经历了学习、探索、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之后,祁海峰的山水画随意挥洒,自然天成,画风雄浑厚重、画面内涵丰盈,充满中国文化与燕赵气韵,已然自成一派。
“作为艺术家,你要对社会负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你的画要引导大众审美,引领社会风尚,提升人民的欣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祁海峰看来,绘时代底色,文化是“根”,唯有“深植根”才能“繁枝叶”。
艺术创作如此,城市发展更是如此。这一隅空间和满室的作品,就是一颗颗艺术的种子,深扎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折射着时代的风姿,滋养着我们城市的美。
■文/记者刘艳惠 张莉慧
图/记者毕春华 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