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从哪儿来-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16-06-07 16:09:4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吴敏文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仔细领悟,“工匠精神”的认识论特征非常鲜明。工匠要做工、出活,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工匠在一定的精神指导下工作,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获取新的认识,如此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不仅在制造上不断精进,而且在认识上不断升华,以致达于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缺乏工匠精神甚至起码职业道德的现象比比皆是。小至一块街石,一块整齐漂亮的山石从遥远的采石场到繁华的街道上,其间不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磨砺,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但就因为砌砖的师傅缺乏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铺上去不几天就松动了、被踩裂了,整齐的街道变得坑坑洼洼。大至一座大桥,某市一座投资11亿元的大桥建成通车后,不久即大修。最近的一次大修,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的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面对市民“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夸口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就这样,通车10年经历了24次维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
缺乏的是“工匠精神”,损害的是国家利益,浪费的是社会资源,恶化的是生活品质。那么,怎样培育“工匠精神”呢?既是“精神”,就要在培育上下工夫。
一是创造生长“工匠精神”的心灵环境。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公元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记载说:埃及金字塔是由30万奴隶所建造。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时石破天惊地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很长的时间,这一推论都被当作一个笑料。然而,400年之后的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由此证明了布克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