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从“国防绿”到“国网绿”的创新排头兵-m6米乐网页版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廊坊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主任杨旭
发布时间: 2023-02-18 10:00:00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杨旭,1977年出生,现任国网廊坊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主任,兼任冀北电力工匠联盟理事长。他扎根电力生产一线,练就过硬技术本领,逐步成长为复合型专业人才,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创立“杨旭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技术革新方面贡献突出,先后获得25项国家专利、20项科技及管理创新成果;带领团队在电力系统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在状态检修、高压试验、无人机等专业中取得个人和团体荣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等称号。
人物速写
1996年圆梦“国防绿”的杨旭,站上部队院校讲台,参与培养出一批优秀指战员。
2005年转业换装“国网绿”,“到了新岗位,我就是个小学生。”杨旭说。这个小学生自学了个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
2012年7月,竞聘上岗的杨旭,再次成为教员。策划开展“每周一课”活动,盘活现有“大检修”体系的技术资源,推出“一二三四五”人才成长战略,为青年员工勾画出岗位成才路径,2013年检修试验工区专家、高技能人才数量翻倍增长。
转业至今,杨旭岗位在变,但冲锋向前的排头兵精神没变。每次夜间抢修、零点工程、节假日抢修,他都会出现在现场。
■2015年受邀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1
戎装换工装 教员变学员
1977年,衡水市阜城县两代从军的杨家,诞生一名男孩,取名杨旭。
“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父亲也是军人,我从小就在军区大院长大。”杨旭说,“父亲是1969年的兵,在部队拿过军功章。”
这个父亲视若珍宝的奖章,在杨旭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也希望像父亲和爷爷一样,参军入伍。”
1996年,杨旭考入解放军理工大学,取得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硕士学位,圆梦“国防绿”。毕业后,他站上部队院校的三尺讲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导弹指战员。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5年杨旭脱下戎装换工装,转业至廊坊供电公司。
那年杨旭28岁了。领导考虑他年龄偏大,不建议他进入专业技术要求严苛的一线岗位,“这个岁数了,从头学习太难了。”
“我要到生产一线,从头干起,认认真真干点事,实实在在学点东西。”这是杨旭告诉领导的想法。
“曾经是教员,给别人讲课,到了新的岗位,自己就是一名小学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用新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不落伍。”这是杨旭给自己的定位。
其实在杨旭心里,还有一个原因——“父亲入伍后,从一名普通文书,一步步学习提干,立功受奖。我也希望像父亲一样自强不息,卸下肩章不卸担当。”
在检修试验工区高压试验班,28岁的“小学生”杨旭跟在20出头的大学毕业生后边,边学边干。“最开始也很难为情,总觉得自己岁数大,不懂的地方也不好意思向他们请教。自己琢磨不明白也着急。”
班里一个老师傅瞧出了杨旭的窘境,开导他,“别拉不下脸,我也半路出家。当年从老师转到这行时比你大多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
为尽快适应角色,杨旭白天在现场干劲十足,脏活累活抢着干。别人休息时,他仍然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晚上回到家里挑灯夜读,恶补电力专业知识。不管工作多晚,回家后也要梳理当天都干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明天的计划是什么……很快,杨旭融入了高压试验班奔波忙碌的生活。时任班长宋岩峰常提起:“这个小伙子,勤奋好学,不怕累,不怕苦……”
2008年至2009年,杨旭在工作之余完成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工程硕士班的全部课程,取得了清华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拥有了双硕士学位。他决心学以致用,结合工作中的经验,钻研生产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杨旭在创新工作室指导徒弟郝志华开展创新创效活动
2
技能是人生的“不动产”
2007年9月,廊坊供电公司拟对路南11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该站供应着西南部市区大量的重要负荷,改造规模、难度均很大。
转业只有两年的杨旭主动请缨。为了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他多次与设计、施工人员共同探讨施工过渡方案,通过优化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负荷损失。
“在确定10千伏过渡电缆截面时,我们通过对用户负荷状况的多次核算,在保证安全供电的前提下,将原定的过渡电缆截面由400平方毫米核减到300平方毫米,仅此一项,为公司节约成本上万元。”杨旭说。
2008年5月,廊坊供电公司试验检修大厅建成,杨旭负责试验大厅的500千伏试验变压器的安装调试工作。
■杨旭带领变电站值班员对重要设备进行超声波测试
“这是廊坊供电公司工频试验电压等级由250千伏到500千伏的一次跨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杨旭说,“我们技术人员就地开展攻关。缺少原理图及安装图纸,就反复论证、试验,最终将原有搁置的250千伏试验装置成功升级改造,节约改造成本近40万元。”
近年来,廊坊地区新增变压器的套管接地末屏结构多为长接地式。因没有针对此结构的专用工具,试验人员在试验接线时极易造成末屏接地不良,危及设备安全。
杨旭与高压试验班成员共同研制了一种开启高压套管末屏的工具,能够避免套管末屏接地不良事故的发生,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很快,该工具就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广泛应用于廊坊电网变压器试验检修中,有效避免了套管末屏接地不良事故的发生,杜绝了因设备损坏造成的成本浪费及经济损失。
杨旭说,“技能是人生的‘不动产’,‘资产’越丰厚,成长的道路上越有底气。”很快,凭借一身“不动产”,杨旭成长为该公司首批a级专家。2014年,廊坊供电公司成立了以杨旭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杨旭参与研制的20余项创新成果均已通过国家专利局认证,有10项成果获省公司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创新奖。
■杨旭为新徒弟刘晨、元士强讲解超声波测试仪使用
3
再执“教鞭” 合力守护万家灯火
2012年7月,杨旭在48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走上公司中层管理岗位。再次成为“教员”。他策划开展“每周一课”活动,盘活现有“大检修”体系的技术资源,推出“一二三四五”人才成长战略,为青年员工勾画出岗位成才路径——一年入职、二年入行、三年成熟、四年成才、五年拔尖。
该公司无人机操作教练李萌,就是杨旭在输电运检中心担任党总支书记时,教过的一名青年员工。
原来,2017年年初,电力行业无人机巡检业务方兴未艾。当时廊坊供电公司此项业务尚属空白,急需人才。杨旭组织李萌等几个年轻人组队攻关。
“六七月份,我们去武汉参加无人机培训。队员白天在基地试飞,我在一旁记录每个人的特点、问题。晚上回到驻地,整理理论题库,讲解理论,陪大家复习。”杨旭说,“当年10月,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举办的无人机比武中,我们拿下团体第一名,李萌获得个人第一名。”
“获奖后,杨书记及时提醒我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应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李萌说。
随后,放平心态的李萌,钻研无人机知识,并最终通过了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认证,成了该公司首位无人机教练。
2020年12月,廊坊供电公司输电专业组建起无人机班组。2年多时间里,该班组累计发现一般缺陷1000余处,严重危险缺陷600余处。多年来,杨旭带过的变电检修、运维等队伍里涌现出30名高级技师、10名高级工程师、18名工程师。
2021年1月6日,廊坊室外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并伴有6级大风。在廊坊龙河220千伏变电站,杨旭与变电站的值班员共同坚守,应对极寒天气,守护设备安全。其间,廊坊电网负荷两次创新高。在众人齐心协力坚守下,各个变电站经受住多日的低温考验。
■杨旭为新员工潘海燕讲解变电设备知识
“每个变电站都有自己的运行特点,隐患也各有不同,要随时掌握,确保电网设备平稳度冬。”杨旭说。
每逢重大操作任务,杨旭经常是早上天还没亮就在现场督导,深夜才回家。有时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索性就住在办公室,小睡一下,又继续赶赴下一个现场。
结合电网运行的季节性差异,杨旭创新开展变电站联查工作,每年春秋季开展检修作业密集期安全大检查、夏冬季开展大负荷保电安全大检查。每年四次的联查中,杨旭带领运维人员每天驱车200余公里、走进近十座变电站,发现问题、当即安排整改。如今,在持续整改总结基础上,廊坊地区120余座变电站的运维环境不断改善,设备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电网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逐步增强。“守站就是守好城,关乎万家灯火,容不得半点马虎。”杨旭说。
■杨旭与徒弟程艳杰签订导师带徒协议
4
阅兵观礼 接受精神的洗礼
2014年杨旭荣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2015年9月,杨旭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观礼活动。
“此次观礼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推荐的近200名先进模范代表参加的,包括全国模范军转干部、中华技能大奖、杰出专家人才、全国优秀农民工、人民最满意的公务员五类代表,其中模范军转干部60名。”杨旭说,“模范军转干部方队是所有观礼团中唯一披绶带的团队。”
“我的座位在天安门对面国旗西侧第一区,紧挨军乐队和合唱团,观礼位置相当好。”杨旭说,“9月3日早七点,我们分乘5辆客车到达前门,步行通过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八点半左右我们已在观礼台就坐。参加人员秩序十分井然,武警、特警、志愿者维持秩序,组织相当有序。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这是一次‘中央重视、全国人民期盼、全世界关注’的纪念活动。”
谈到阅兵观礼感受,杨旭说,“感受现场的宏伟震撼,是一次精神盛宴;感受英模的奉献精神,是一次心灵洗礼;感受气氛的浸染感动,是一次感恩教育。”
受阅部队从面前走过,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有力的摆臂,无形中传递一种激昂的力量,感觉特别震撼。阅兵方队所有动作,就像是一个人做出来的。这种刻苦训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检修工作标准化作业也是如此,同样的工作十个人做十次,每次的检修标准和结果都一样,这就是规范化和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杨旭有幸和一名女警官合影,当时她的身上佩戴了十几个荣誉奖章,特别显眼。经过交流得知,她是一名长期驻守在北京赵公口车站的一位基层民警,获得过三八红旗奖章,被中宣部、公安部授予“全国最美基层公安民警”称号,长期从事基层民警的经历让人感觉到既干练又平易近人。还有一位航天科技集团的数控铣工,特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普通的工人岗位上刻苦钻研数控技术,逐步成长为一名数控技能能手,在神州飞船和探月卫星生产过程中都有她攻坚克难的突出贡献。
她们的经历让人感动,二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岗位上前行,在普通的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奉献。所以说这次观礼之行的确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只有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本职工作上来,才能书写出令人敬佩的事业惊叹号。
转业至今,杨旭岗位在变,但冲锋向前的排头兵精神没变。每次夜间抢修、零点工程、节假日抢修,他都会出现在现场。
2014年,母亲因癌症恶化在京治疗。正月初十,在去看望母亲的路上,杨旭接到抢修电话后,没有多说,立即掉头返程。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我家三代军人,母亲最理解军人本色。电网人守护电网的使命,和军人一样。”杨旭说,“我一路从‘国防绿’到‘国网绿’。作为一名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竭尽所能点亮一盏‘长明灯’。”
■文、图/本报记者郭成 杨磊涛
通讯员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