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光:用“新”铸造的玛钢专家-m6米乐网页版
记河北大工匠、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艾晨光
发布时间: 2022-07-09 09:15:29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闪光——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大特写
人物名片
艾晨光,39岁,铸造工技师,高级工程师,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艾晨光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参与了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被评为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创新英才。2022年获得河北大工匠荣誉称号。
人物速写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唐山市玉田县的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时,“艾晨光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艾晨光正钻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忙碌着。“我们职工自发用废件做了精美的台灯、桌椅、书架,又给企业创造了很多的效益!我们正在研究怎么改进。”艾晨光一脸兴奋地拿着一个颇具“工业风”的台灯向记者介绍说。
满脑子都是工作,满眼都是活儿,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艾晨光13年来如一日,怀揣一颗匠心,燃烧青春,创新不止,屡屡创造着不凡的佳绩,从探索先进生产工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到研发新型的节能环保管件、攻克技术难题,再到改进可锻铸铁配料、熔炼工艺技术,实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使我国在可锻铸铁管件领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将自己的人生也如同这玛钢管件一样,历经千锤百炼,方显本色。
■艾晨光对新研发产品进行验收
1
“要么不干,干就干好”
玛钢是可锻铸铁的俗称,是一种古老的工程材料,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其性能接近于钢。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玉田的先辈们就掌握了玛钢生产加工技术用于谋生创业,解放之后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小小的铸造厂遍布玉田境内。
而在玛钢管件市场,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建支”)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二位,销量、质量国内排行第一,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者。
2009年3月,艾晨光应聘到河北建支工作,开始了人生意义上的第二次转折。在这之前,艾晨光曾在一家建筑企业工作,长期出差在外,当过一线技术员,又干过质检员,几年时间里在外边摸爬滚打。几年之后,一个两难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父亲早逝,母亲身体不好,妻子又怀孕,都需要他的照顾。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让他不得不重新调整人生的航向,把自己的第二份工作定位在这家已有几十年辉煌历史的本土民营企业。
刚到时,他被分配到公司质检部当了一名质检工人。“说白了,就是日复一日地从海量管件中挑出残次品。我那时候觉得,不就是把一个个带有余温的大小管件从左手倒右手吗?起初有点不以为然。”旁边的一个老师傅仿佛看出了艾晨光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质检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这关系到公司的信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马虎不得。要么不干,干就干好!”
要么不干,干就干好!这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八个字,瞬间就警醒了艾晨光。从此,他开始安下心来一丝不苟地做好质检工作。每天一上班,就把一袋袋装有沉甸甸管件的袋子打开,一个个用验具检测完螺纹质量后,又一个个把管件放在打压机上做气密性试验,再一个个装好入袋,码放整齐。“看着自己经手的大小管件一批批运出厂房,我经常产生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这些管件都带有我和许多工友的手温,都带着建支人的劳动和汗水啊。”艾晨光说。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艾晨光开始自学铸造专业。就这样,白天是在车间工作,晚上就宅在家里学习专业知识,周末还要到市里图书馆查找资料,简直就像着了魔一样。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艾晨光终于拿下了机械专业大学文凭。
一个质检员业余时间自学铸造专业知识,这也许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也正是他的努力,引起了公司董事长任久红的注意,几次找他长谈,询问他的职业规划、人生理想,有意无意地把他带在身边,手把手地传授一些铸造专业知识,甚至让他现场参与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正是在董事长的言传身教下,艾晨光进步很快。
■艾晨光检查新研发产品细节处理情况
2
“我要用我的所学回报企业的培养”
“您别看这一个小小的铸造管件,它的科技含量可不低呢。”在创新工作室,艾晨光拿着刚研发的高精度管件向记者介绍说:“这个管件做到了不用填加任何密封质,直接安装就能起到密封的效果,达到了‘不用填料、顺利连接、不歪不斜、不渗不漏’高标准。”
“而且,我们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克服了传统工艺能耗大、污染环境等缺点,现在在建支公司,即使从车床上车下来的铁屑,也能够做到回收利用。”每每说到工作,艾晨光总是满脸兴奋。
2011年,艾晨光到车间一线从事浇铸工作,他总是利用自己所学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改小革。那个时候,工人们常常需要几个人操作着一口150斤盛满熔化镀锌水的镀锌锅,小心翼翼地给一个个管件镀锌。由于使用频率高,一个价值两万余元的铸铁镀锌锅,往往用上一周左右就要报废。那时候赶上国家出台政策淘汰镀锌锅,一时市场上买不到货,艾晨光就和几个工友们用其他材质自行研制了替代品,使用效果非常不错,使用周期能到半个多月。也就是从那时起,艾晨光开始关注铸造领域关键技术的改造和革新。
2015年,艾晨光开始担任建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开始一门心思地积极钻研岗位技术,搞研发降成本,研究工艺标准,参与标准制定,进行职工技能培训提升工作,高质高效地服务于安全生产。
■艾晨光检测管件螺纹精度
“传统铸造管件的方法是用30%左右的废钢,加上70%左右的铸造生铁混合熔炼,然后再铸造管件,这其中就存在着生铁价格高和不可再生的问题,我们就想研究一种新型管件达到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的目的。”艾晨光说。
2015年10月开始,艾晨光带领创新团队开始研发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管件。为了取得一手的实验数据,他与创新团队一起连续3个多月与车间工人吃住在生产一线,常常加班工作到深夜。他提出的使用废机铁代替生铁作为管件的主要原材料、优化面砂配比、造型工艺建议,调整后的原料配比科学合理,并一举攻克了可锻铸铁管件生产中力学性能不稳定且易出“灰件”的技术难题。
新型可锻铸铁管件研发期间,中国铸造协会及行业内多位铸造专家多次来建支进行考察,并对新型可锻铸铁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改进了可锻铸铁配料、熔炼工艺技术,做到了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克服了传统工艺能耗大、污染环境等缺点,同时,与传统生产技术工艺相比,降低了约70%的生产成本,符合现在全球倡导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要求,具有“城市矿产”“优质低耗”等诸多优点。
2017年4月,经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相关专家鉴定,新型可锻铸铁管件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他们所研发的产品也获得了河北省工业新产品新技术证书及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目前公司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2.3亿元,利税1.1亿元,创外汇5000多万美元,消耗废机铁、废钢约50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也正是凭着这项技术革新,建支公司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绿色环保企业。“可以这样说,目前在建支公司,即使从车床上车下来的铁屑,也能够做到回收利用。”艾晨光说。
十几年来, 高强度的一线工作实践虽然消耗着他的体力,但对于铸造行业的热爱和执着,持续激发了艾晨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时常会有工友问他:“都到这个位置了,不用再那么努力了,该歇歇就歇歇吧。”他总是说:“是建支培养了我,我要用我的所学回报企业的培养。”
■艾晨光进行成分分析试验
3
从质检员到管件铸造领域专家
2020年,省总工会以艾晨光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下设5个研发中心:设计研发中心、模具研发中心、自动化研发中心、表面处理研发中心、试验中心。在艾晨光看来,这个工作室不仅仅代表个人,更属于全体建支人。因为是建支这家企业散发的光辉使他的职场生涯绽放了光环。摩挲着牌匾上红色的字体,艾晨光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对自己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为提升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新职工尽快掌握操作技能,确保职工岗位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艾晨光牵头制定了《新职工“传帮带”管理办法》和《“传帮带”激励制度》,为公司以后的技艺传承、传帮带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铸造行业举步维艰,甚至在一些院校,也将铸造专业与其他专业合并,甚至有的干脆取消了铸造专业,而对于河北建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民企,要想吸纳专业人才的难度不言自明。
每每想到这些,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管件制造领军企业的一名从业者,艾晨光总是感到十分痛心和无奈。“在我看来,铸造行业是制造业之母,关系到国计民生。作为铸造大国的中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依然需要铸造业工匠。”艾晨光说,“管件虽小,其作用却不容小觑。大到城市基础设施、大型建筑,小到家用燃气管道、五金水暖,正是这一个个小管件,串联起了错综复杂、四通八达的各式管道网络。”
■艾晨光与创新工作室人员进行技术讨论
在他的推动下,公司斥资20余万元创建了职工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建支学院,为职工培训、学习、技能提升创造便利条件。仅2020年就培训技术人员1575人次,其中2人取得技师证书,4人取得高级技工证书,1358人取得初、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除组织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他们还积极组织职工走出去,参加县市级的各种技能大赛。2020年10月,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六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建支集团职工刘金生获熔炼浇注组第一名,陈秀军荣获铸造型芯组第二名,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得知这个消息,艾晨光哭了,“我们一直在苦苦坚持,坚守着我们的初心,公司每年都要拿出100多万元用于奖励职工技能竞赛和职工创新,在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做的都值了!”
几年来,艾晨光参与了多项行业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此外,他还先后在《铸造技术》《铸造工程》《内燃机与配件》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7篇专业论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多年来,他和企业共成长,共命运,从一名普通的质检员,一步步成长为管件铸造领域专家。
“敬业、专注、创新,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谈及未来发展,艾晨光仍对岗位技术创新情有独钟,“不断学习,继续创新,优化生产流程,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文、图/本报记者赵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