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生:解决维修难题的“数控机床迷”-m6米乐网页版
——记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加工五分厂首席技师张永生
发布时间: 2022-02-26 15:29:00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张永生,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加工五分厂维修一班电气承包人、首席技师、“永生创新工作室”负责人。15年来扎根电气维修岗位,兢兢业业,作出了突出业绩。先后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邢机工匠等荣誉称号。2021年参加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获个人第一名,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技术能手等称号。
人物速写
中等身材,白净的脸庞,说起话来风趣幽默,直来直去,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可38岁的张永生依然像个“大男孩”。或许,正因为他的这个活泛劲儿,让他不仅能够将原本冷冰冰的大型机床“调理”得明明白白,如今,更是将新型数控机床的“神经”也拿准、摸透。
作为企业中的维修工,整日泡在“设备堆”里,辛苦、枯燥、乏味,可张永生却让自己每天过得充实、满足,他将工余时间用来翻阅机床图纸、查找维修资料、研究电路原理……正是这种近乎“痴迷”的学习韧劲儿和工作拼劲儿,让张永生终于实现了自身技能的“厚积薄发”。16年间,他始终谨守初心、怀揣匠心,用勤奋与汗水为设备运行保驾护航,以敬业与精业精神书写出精彩的人生。
■张永生与徒弟为设备加装防撞保护装置
1
“粘人”小跟班成为“数控机床迷”
六月的日子是明亮的,2006年的六月对张永生来说,更是充满欣喜和希望,22岁的他从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又因他所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中钢邢机所需人才“对口”而顺利就业,成为了五分厂维修班的一名维修工。
进入企业的员工都要经历半年的实习期,张永生也不例外,他和所有人一样开启了“三班倒”的工作。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真到机器设备上实践,张永生感觉自己确实“手笨”,但是,幸好有老师傅在身边指导,于是,他就成为了师傅身边“粘人”的小跟班,只要师傅维修机床,他就一边给师傅打下手,一边观察学习,看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师傅刨根问底儿,非得弄个一清二楚才肯罢休。
开始,张永生接触最多的是半自动的普通机床,后来,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更新了数控机床。通过比较,张永生暗自高兴,“以前的机床接触久了,对它们的构造都熟悉了,显得十分无聊,而数控机床充满了‘未知数’,非常具有挑战性。”
可让张永生始料不及的是,新上的各种设备,所用的数控系统全是德国西门子840d,调试手册全是英文和德文,看起来和“天书”一样,一般情况下,机床的参数都是调好的,师傅经常对张永生说:“千万不能乱改,否则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事故。”张永生非常听师傅的话,每次维修都是认真看着师傅如何操作,并记在心里。
■张永生在实验台上教授徒弟系统调试
有一次,一台数控机床出现报警不能正常工作,恰巧师傅休息,是张永生当班,接到报修后他想“跟师傅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也见师傅如何操作,不就是几个参数的事吗,终于可以自己亲自实践一下了!”于是,他就独自动手解决问题了,可是一通操作下来,机床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各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报警全部出来了,张永生立刻傻了眼,只好向师傅求助。师傅赶到现场,问明原因后直接恢复了备份,一下子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这件事儿对张永生触动很大,他下决心要将数控机床维修问题“攻下”。
为了补短板、找差距,张永生连买带借地找了一堆数控机床设备资料,每天像捧着“宝贝”一样着迷地看,工作中碰到有设备疑难故障,他更是“忘我”地反复钻研,常常在机床旁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并向师傅学习,整理了一个“故障维修记录本”,方便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查询解决。
单位领导看张永生勤奋好学,也非常看好这个年轻人,只要有学习培训的机会就派他去,张永生不负众望,每次都是“学有所成”而归,将数控机床的知识一点一滴地储备起来。身边的小同事看着他着魔般的学习,都服气地说:“咱们生哥,真是个‘数控机床迷’啊!”
■张永生在创新工作室编程
2
技术精英成功迈出创新步伐
凭借日积月累的维修经验和日益精湛的维修本领,短短几年间,张永生就完成了从机床维修工到区域维修承包负责人的“华丽转身”,面对各种维修问题,他都能独当一面。
2015年夏季,企业内五面铣床在检停过程中,维修二组的张师傅负责拆检驱动器的时候,非常认真地清洗完该设备并安装好后,设备却随即发出了刺耳的报警声,不能正常运转了。张师傅鼓捣了半天,急了一头汗,眼看着快到下班时间了,如果维修不好,大家都得跟着加班。于是,张师傅想到了张永生,急忙给他打电话求助。张永生来到现场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就说了一句“我觉得是电源总线有问题。”
半信半疑的张师傅顺着张永生的思路进行了查看后发现,果然是电源总线的插针歪了,致使设备不能正常通讯而形成故障报警信息,只需用镊子矫正一下即可。同事们纷纷向张永生竖起了大拇指,夸他技术水平高,称他为维修班的“活字典”。他却谦虚地说:“这些经验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通过这次维修经历,张永生对自己的维修技术水平信心大增。
■张永生操作进口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在他的攻关下,实现了该设备的自主维修
维修工作就像“解题”,只要努力就能找到正确答案。一次,张永生在参与更换主轴推力轴承时,勤学好问的他打听到了轴承损坏的根本原因,就是锁紧备帽松动导致主轴窜动,从而把轴承挤坏。“一个轴承11万元左右,如果坏了会给企业造成极大浪费,得想办法攻克这个难题。”张永生的想法与企业领导不谋而合,领导也下了“命令”:必须解决!
于是,张永生静下心来想办法,一次倒车的时候,他受到了倒车雷达报警声启发,遂决定也给设备安一个类似的报警器,就这样,张永生给设备安上了光电开关,一旦备帽松动发生位移,传感器就会输出信号,将此信号给入plc,plc随即收到信号指令,让主轴停转的同时,操作面板上显示“锁母盖松开请检查”。最终,在不耽误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抓住每次抢修机会,历时半个月,张永生终于调整好了光电开关的“站位”,靠这项小创新,圆满完成了领导交予的任务。该项创新是参加工作以来张永生的第一个小发明,为他打开了创新之门。用张永生的话来说:“创新有了动力!”
■张永生维修数控系统控制器,他带领的班组一年至少修旧利废八九十件
3
磨砺匠心
技能大赛终“称雄”
俗话说“设备一停,生产为零”,对于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转,张永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设备维保不仅仅是单纯的‘修修补补’,更多的是要用创新引领,不断激活设备潜能潜力……”
作为区域维修承包负责人,张永生谙知所辖区域每台设备的“秉性”,分厂80余台(套)的加工设备中,轧辊车床达到近50台,占比超过一半,为确保这“半壁江山”的安全高效运转,张永生积极在日常维保过程中注入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设备维保改造。轧辊车床加工过程中,最怕的就是突然“掉辊”,一旦发生这种状况,将对操作人员和加工设备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甚至是不敢想象的伤害和损害,为彻底消除这种加工风险和设备隐患,张永生带领维修团队积极开展设备技改攻关,通过大量摸排和反复研究,最终确定出机床尾座套筒顶尖非正常停转,而导致顶尖研磨磨损是可能引发“掉辊”的最大“诱因”。对此,张永生自主研发出“车床顶尖旋转实时监控装置”,成功地破解了这一设备运转保障难题。同时,该项技改还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为了轧辊加工装备保障领域的引领和示范。
参加工作以来,张永生累计解决大型设备重点难题80余项,完成设备创新改造近200项。正因为有了如此的“底气”,张永生成为了企业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的不二人选。2018年张永生参加“中国技能大赛——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获个人第8名;2019年参加“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获河北赛区团体第一名、全国二等奖;2020年参加“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获个人第三名。“每一次参赛都是学习和积累经验、找差距的过程。”张永生说,赛后,他都会将自己的“不足”花费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张永生参加“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终于获得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回想比赛瞬间,张永生还有手心紧张冒汗的感觉,原来,此次大赛机床精度检查需要用干涉仪测量精度,大家都没有经验,平时练习比较少,所以在测量过程中,会出现手发抖、调不出来的情况。“开始测量过程中,试了几次也没成功,并且越紧张手越抖,越测不出来。于是,我果断决定先做别的项目,再回来做这一项……”张永生说,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技能水平和多次大赛经验,稳住心神,最终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大赛各项任务。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第一的背后是付出怎样的艰辛才取得的,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张永生坦言。
■张永生参与研发的“车床顶尖旋转实时监控装置”,成功避免了“掉辊”风险
4
在接续传承中
继续发光发热
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人才,而对待企业中坚力量的青工群体,张永生始终坚持手把手地带技术,心对心地交朋友,倾心倾力做助推青工成长成才的“贴心人”。
为提升班组青年维修工的技能水平,他做到了毫无保留、倾囊相授。2020年,张永生与三位同事组成小组代表公司参加河北省技能大赛,作为领队和技术指导,他积极分享自己工作中、比赛时积累的技术经验,最终带领大家取得了河北省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而其中的一名组员,还获得了个人比赛的第七名。在日常工作中,他更是将“传帮带”做到极致,他常年担任维修培训兼职教师,义务为青工们进行专业授课,通过课堂知识讲解、现场演练培训等方式,不断夯实青工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基础。而维修作业时,他还会结合班组青工的不同特点,“私人定制”学习培训内容,时而像老师般点出“故障问题”、布置“维修作业”,时而又像兄长般交流探讨,引导青工吃深悟透其中的电气原理。
2018年,以张永生名字命名成立的“永生创新工作室”,给青工群体搭建了更为专业、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依托该工作室,张永生自制故障模拟演练台、电气操作实验台等,带领青工们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乃至装备技术攻关,目前,利用该平台,张永生累计组织、完成公司、分厂级创新105项,创效金额达到75万余元,所培养的青工全部达到独立作业能力,其中有2名青工被分厂聘为区域维修承包负责人,并获得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而每每说到自己的“爱徒”们,张永生总是腼腆又谦逊地说:“我的师傅也是这样带我的,这就是一种温暖的接力和传承吧……”
所有单枪匹马路上,都有一颗砥砺前行的心,可能我们对生命最好的回应就是努力把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张永生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工的责任和担当。“未来的路,我还会继续学习,在不断更新数控系统中将电气维修工作学到老干到老!”张永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简单而接地气。
■文/本报记者杨艳 图/本报记者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