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庆:以技铸盾护佑矿工安全-m6米乐网页版
——记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信控科监测班安全监测技师刘国庆
发布时间: 2020-11-14 11:00:00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刘国庆,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信控科监测班安全监测技师。工作23年来,他参与的故障处理工作,累计修理了约6000台瓦斯传感器。工作之余他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其中,他独立设计发明的便携式瓦斯传感器调校仪系全国首创。先后获得2007年全国安全监测工技术比武第7名,2016年全国职工技能大赛暨唐山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1名,2017年获得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人物速写
1978年出生的刘国庆,有着年龄赋予的沉稳淡定。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给人感觉是个慢性人儿。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在入行这件事儿上,刘国庆是幸运的。误打误撞选择的矿井通风安全专业,一接触便“来电”。经过多年的锤炼,快速修理瓦斯传感器成为他的“绝活儿”,每年能为矿上创造可观的效益。
“修”而优则“改”,“改”而优则“创”。他大胆地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核心部件重写程序,解决了反复去厂家返修的顽疾;自行设计制造的便携式瓦斯传感器调校仪,改写了长达数十年传统的调校工艺……
23年来,刘国庆立足自身岗位,不断地攀登创新,痴迷于斯,奉献于斯。
■刘国庆为徒弟张杰讲解监控软件操作技巧
1
成功技改
带来的挫败感
“国庆,一切正常,没问题了。” 10月9日,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井下矿面瓦斯传感器出现信号传输障碍。刘国庆在现场处理故障,他一会登高解电缆、重新吊挂,一会“猫”一样蜷缩在狭小的空间一次次测量着长达3000米打板的线缆。经过三班24小时的时间,这起故障完美消除。
“3000多米的电缆线,小线缆多并且是打板状态,不易分辨。并且线路走向复杂,故障点确定难度非常大。”刘国庆说,但是,保证矿井安全就是要和时间赛跑,跑赢时间是他的职责。
1994年,16岁的刘国庆意气风发地走进开滦技校,学习矿井通风安全专业。毕业后,他被安排在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当了一名矿井安全监测工。一到工作岗位上,刘国庆就意识到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顶不上事儿。
“也就比手机大一圈的瓦斯传感器,拿在手里的那一刻,我竟然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刘国庆坦言。而且除了瓦斯传感器,矿井用的传感器总共有十几种呢。
不能刚上班就丢饭碗吧!硬着头皮,刘国庆开始时时刻刻琢磨这些“黑盒子”。在故障现场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们操作,一点一滴地记在心里。下班后,他一头扎进书本里。迎难而上的刘国庆越挫越勇,而且也越来越痴迷。
有一次,矿井下的工人反映瓦斯传感器工作不稳定,时好时坏。可是,拿到井上后传感器又正常如初,没有任何毛病。反反复复多次,屡试不爽。刘国庆推断这应该是和矿井下的环境有关系,传感器本身可能并没有问题。
于是,他又开始一遍遍地下井寻找蛛丝马迹,一次次无功而返让他懊恼不已。无奈之下,他就蹲守在井下,和传感器较劲耗着、琢磨着。1小时、2小时、8小时……蹲守了整整一班之后,刘国庆豁然开朗:瓦斯传感器应该是受到电磁干扰出现的故障。
兴奋不已的他立即将瓦斯传感器的电路进行了修改,加上了一个小电阻,降低遥控接收电路输入阻抗。再拿到井下一试,果然一切正常。按照这个办法,刘国庆自己主动将整个矿井使用的所有的瓦斯传感器都加装了小电阻,之后,瓦斯传感器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一展身手之后,同事们对刘国庆的技术赞叹不已。
“我丝毫没有觉得这是一次值得称赞的成绩,相反,我有一种挫败感。如此小的一个问题,我却用了太多的时间。” 刘国庆说,“瓦斯传感器对于矿井的弟兄来说,那是生命保护神般的存在,瓦斯超标而传感器无法正常发出警报,可能将是血的代价。”
■刘国庆在矿井下巡视传感器运行情况
2
6000多次锤炼
成就“绝活儿”
经此一“役”,刘国庆心里稍微有了点底气。这时,他又想起了一上班就许下的愿望。
原来,上班以后,刘国庆发现瓦斯传感器损坏后,单位一般就直接更换,很少“修修补补又三年”。而瓦斯传感器因为使用环境煤尘较多,空气有一定湿度和腐蚀性,加上受到井下生产设备的影响,是一种较为容易出现故障的仪器。
“这太花钱了,买一个传感器就要花2300元,如果可以修,就能为矿上省点儿钱。”这笔不菲的开支让他心疼不已,刘国庆说干就干。他以自己在校学习的通风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始自学防爆、电子电路、机电、瓦斯等相关知识,动手尝试修理瓦斯传感器。
在吕家坨矿业分公司员工更衣室走廊深处的一间修理室里,墙上挂着几组井下工作面使用的电源,架子上按类别摆满了各种仪器,每一层都用小夹子夹着印有仪器名称的小卡片。这些仪器除了瓦斯传感器之外,还有粉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负压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以及人员定位装置等。这些都是刘国庆天天打交道的“老伙计”。
“粗略算下来,参加工作这些年,应该有6000多台吧。”刘国庆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眼低才能手高。”
说着,刘国庆顺手拿起一台待修理瓦斯传感器,把装满瓦斯气样的气囊和仪器接通,仪器读数从0.00开始上升,到1.90停止,刺耳的警报声响起。
“这个瓦斯传感器故障很简单。”只见他熔断一根线路,然后又接上。安装起来,试了一下,好了,用时3分钟。对瓦斯传感器的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处理,是刘国庆的绝活儿。这项绝活儿早在十多年前练就而成。凭借这项“绝活儿”,2007年他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得第7名。
■刘国庆对中继电源进行检修
3
突破核心技术
解锁“卡脖子”难题
维修瓦斯传感器是刘国庆的本职工作,但他并不甘于此,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业务钻研,他工作之余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开始了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和刘国庆聊天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技术。他指着地上放的一组仪器部件对记者说:“别小看这个东西,它可是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保障。”
这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提供井下工人的精准位置。当矿井发生意外事件时,是用来搜索工人的设备,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厂家技术封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时,只能是从厂家直接购买全新设备或者购买新的电路板进行更换,不能维修。花钱多不说,来回路上耗时太久耽误时间。而事关生命安全的事是等不急的。
由于无法拿到设备图纸,刘国庆把这套系统的核心部件进行“解剖”,业余时间无数次地反复试验,一点一点地“死磕”。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部件设备构造复杂,由接线板、电源板、通信板、数字信号处理板等部分组成。看似简单却异常精密,单是一块小小的2.4g的无线收发芯片,其pcb是多层电路板制作,这为他绘制图纸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永远“不服输”的精神让刘国庆越挫越勇。他通过购买查阅大量资料书籍,上网查阅芯片资料,自己潜心研究编程原理,对人员定位系统主站的dsp的程序进行了重新读写,设备终于正常运转,厂家的技术封锁也一举被打破。
作为一线监测人员,经常会面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对此,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刘国庆却是个例外。为此,他总是不停地鼓捣着,把看似单调枯燥的工作做得饶有趣味。他发明的便携式瓦斯传感器调校仪,改变了传统的操作工艺。这一全国首创的设备,从软件到硬件,全是刘国庆一人独立完成。
原来对瓦斯传感器校验时,需要先将气袋充入2%的瓦斯校准气样,然后手动调整流量计。而这个过程要求流量计必须绝对垂直放置,这样就造成一个人校验的时候,顾得了传感器就顾不了流量计,顾上了流量计又顾不上传感器,任务紧急的时候,刘国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慢性子都被逼成了急脾气。痛定思痛,不甘被问题困扰的他开始琢磨着怎么改变现状。
他通过自学单片机软硬件知识,经过反复实验、调整,自行设计制造出了一种便携式瓦斯传感器调校仪:利用新设备,只需一端接上传感器,一端接上气袋,选择流量值,流量恒定,调校完毕自动结束。目前,这一发明已经与一家科技公司签约,不久将实现量产。
■刘国庆为班组工友讲解传感器工作原理
4
“手把手”带徒
团队技能提高“一大截”
刘国庆把看似单调枯燥的工作做得饶有趣味,他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技改解决了生产中若干让人挠头的难题。
针对风门开关控制机构频繁出现故障,他用铁板制作支架,将传感器一半装在风门内侧,另一半装在墙上,故障率大大降低,监测信息更准确稳定;他仿照钓鱼竿的结构制作伸缩式拉杆,协助吊挂过高的电缆和过架线,避免了登高危险,更提高了井下常规校验和吊挂电缆的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回收不用的风筒传感器、断电器经他改造变成普通传感器、开停传感器和断电器,为公司节约仪器购买资金6万多元。
工友们提到刘国庆,纷纷竖起大拇指,不仅是因为他炉火纯青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乐于助人。在带徒弟上,刘国庆从来不会“留一手”。他倾囊相授,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他一遍遍地耐心指导,手把手地教,他的徒弟们技术也是响当当,身手不凡。张杰就是其中一员,如今他也已经成为检测班的得力干将,并且曾在集团技能比武大赛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刘国庆对甲烷传感器程序进行系统升级
“国庆是我们整个监测班的领头羊,整个团队成员的技术都跟着提高一大截。”副科长高维康对刘国庆的技术更是赞不绝口。
参加工作以来,刘国庆可谓拿奖拿到手软。在他的柜子一角,摆放着一摞红色的证书: 2007年全国安全监测工技术比武第7名、2012年河北省职工技术比武第三名、2016年全国职工技能大赛暨唐山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1名、2017年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矿井传感器的警报声就是对我的施令。虽不及战争十万火急,但也牵涉众多矿工弟兄生命安全。苦练技术,为弟兄们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刘国庆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的日子,他有一个梦想,跟上智能化发展的脚步,和工友们携手一起开启矿井检测的智能时代!
■文/本报记者赵伟龙 苏梅芝
图/本报记者杨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