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飞:创新绘就“同心圆”的钢铁尖兵-m6米乐网页版
——记省劳动模范、河钢宣钢线材事业部线材作业一区副作业长张海飞
发布时间: 2019-08-31 15:38:21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河北大工匠——工匠精神在现代闪光
人物名片
张海飞,河钢宣钢线材事业部线材作业一区副作业长。自2006年退伍分配到宣钢公司以来,他把“小我”融入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我”中,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啃专业书籍、练生产技能,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生产班长、生产主管,并在众星云集的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拿下高线轧钢工第八名的好成绩。2011年,他带领线材车间一班取得了“百日无堆钢”的好成绩,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厂家单班生产的最高水平;2015年,他通过调整水冷工艺,改善吐丝质量,使国产吐丝机实现最优化……短短13年,张海飞从一名退伍兵成功转型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曾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突出贡献技师、张家口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工匠速写
吐丝机旁,张海飞双目凝神,一支红色线条“涅槃”为一个个红色同心圆,互相依偎,向着目标前行。他无数次仰视这生命的力量,每一次都兴奋不已,生命蜕变后发出“呼啦呼啦……”的欢唱声,让他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企业竞争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竞争力,要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凝聚合力,协同发力,打造高端产品,这是每一名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产线上度过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张海飞无从想起,但围绕“产品高端、客户高端、服务高端”目标,深度聚焦“两个结构”(高端用户结构和高端产品结构)再优化,精准掌握品种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他却始终如一。
■张海飞利用工余时间传承工匠精神
1
脱下“橄榄绿”
依然是个兵
提及荣誉,张海飞深有感触:“企业搭建了一个好平台,技术比武给了我一个出彩的机会,感谢单位和领导的关心和培养!”
2006年,张海飞从部队转业,当战友们纷纷选择到高薪岗位就职,或自己办公司当老板时,作为“钢二代”,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到河钢宣钢当一名轧钢工,从此与金属轧制结下了不解情缘。
初到生产线,陌生的设备和穿梭的红钢,总让他有些害怕,有些忐忑,甚至那些红色、黄色、绿色的按钮都叫他毛骨悚然,唯恐自己不小心碰一下,会给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线材上集卷站岗位进行产品收集,对产品的“头”“尾”进行剪切,保证产品百分百满足用户需求。每一件产品的温度都高达500多摄氏度,大家都称其为“火焰山”。为预防职工中暑,暑期要增加岗位人员,提高轮岗频次,可当班长询问时,张海飞环顾左右,大家低头不语。“我去吧!”他自告奋勇。线材的长度上万米,弯弯曲曲,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短时间找到“头”“尾”新手不易。张海飞尽管仔细观察了老师傅的操作,可亲自动手时,还是顾了“头”顾不了“尾”。看着线材的尾部马上就要掉进集卷筒,老师傅快步上前,把张海飞拉到一边,手脚麻利剪掉“尾部”。张海飞脸红了,心中不甘:“我既羡慕又生气,暗暗发誓,一定要剪得更快更好。”伴随着高温烘烤,张海飞手上、脸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他也由“笨拙憨态”变得“眼疾手快”,一秒钟识别头、尾位置,两秒钟准确快速剪切,使每一件产品完美交付用户。
渐渐地师傅们发现,张海飞是个“犟后生”,平日话不多,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问起来没完没了,为什么这样、怎样处理、如何保证……张海飞快速学习,看、学、练、记、背样样不落,新问题出现,一个班下来搞不懂的,他死死揪住不放,下一个班接着学。就这样,3个月的学徒期,张海飞以“每天学习一点儿,每天前进一点儿”为思路,定计划、定目标、定任务,在初轧、中轧、精轧转了整整一个圈,28架轧机,从轧机辊缝、速度、温度到导位、料型,他一招一式地学,一点一滴地练,最后全部拿下,从65名转业军人中脱颖而出。
“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风范不能丢!别人能干好,我要比别人干得更好!”退伍不褪色,张海飞让那些老师傅们刮目相看,大家都愿意把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意中人”,使张海飞快速实现了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
2009年,由于出色表现,张海飞担任了生产一班班长。班长,不仅是岗位的变动,更需要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在他的带领下,生产一班创造了百天“零堆钢、零次材”的记录,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厂家单班生产的最好水平。
■张海飞和主操工进行工艺技术交流
2
练就“金刚钻” 成就全国技术能手
执着于梦想,立足于当下,目标永远在前方。
“要想练就‘金刚钻’,就得掌握金属轧制的‘绝活’,这样才能成为‘技术大拿’。”张海飞心系远方,瞄准了“全国技术能手”这个新目标。
2015年,河钢宣钢线材事业部以“精控、精轧”推进河钢宣钢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产品料型控制的精准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偏差缩小到极限。
“这正是提高技能的大好时机。”生产swrh82b的过程中,张海飞通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摸索,总结出以28架轧机为突破口,“微动”实现“精调”的先进操作法,方法推广使用后,料型控制实现了长周期稳定。
将“差不多的将就”淬炼成“一丝不苟的讲究”,张海飞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对技术的追求没有尽头。2016年8月,“鞍钢杯”全国钢铁行业技术比武开幕在即,张海飞经过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参赛资格。
“‘华山论剑’都是高学历人才……”“听说今年参加金属轧制的选手就有65人,想拿名次恐怕不易……”妻子怕张海飞成绩不佳有损公司形象,总是惴惴不安。
“练成金刚钻,就能揽瓷器活!”张海飞偏偏不信邪,上班练习实践,下班学习理论,无人涉足的大山,无人居住的房屋,成了张海飞的独有“书房”,从死记硬背到深入理解,从条块掌握到系统分析,常常从夜战到天明,身上蚊子叮咬的疙瘩不计其数,他毫不理会,脑中的理论知识却日渐丰富。
“每一次实操就是一次比赛,调整一次就要做到一次最优。”张海飞从轧机导位装配到水管、油管安装、精度检查,不断精进操作手法和技巧,看见“走火入魔”的张海飞,工友们常常开玩笑:“人瘦成麻杆,脸烤成土豆。”
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赛场上,达涅利轧机与平日训练的摩根三代有着很大区别,最后一个上场的张海飞拼尽“洪荒之力”,检查、安装、调整、再检查、再确认,参数设定行不行?再小点行不行?大脑飞速运转,“行。”当张海飞举手示意,一支红色的盘条迅速穿越轧机变成“同心圆”进入检验区域。
“15道,21道,18道。”裁判“三个点”的检验结果刚刚公布,所有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张海飞的眼睛湿润了,这一天他整整努力了10年。又有谁知道,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蕴藏着张海飞的操作秘籍,这秘籍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超乎寻常的努力。
最终,张海飞以第八名的成绩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殊荣,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张海飞检查导卫装配情况
3
匠心迎挑战 满足用户新需求
新时代工匠精神与时俱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的需求,成了工匠精神的全新内涵。
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河钢宣钢线材事业部深入推进高端产品和高端用户“两个结构”优化,越来越多的难题摆在大家面前,坚信“选择难事是上坡路”的张海飞,义无反顾挑起了“结构调整”的重担。
h08mn属于焊丝焊线的高端产品,广泛用于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但由于硅、磷、硫成分低,生产难度大,同行不愿意生产。
“别人不生产,意味着有许多难题。”张海飞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业余时间,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打了无数次长途电话,创新制定“个性化 定制化”的生产方案,提高入精轧机温度和吐丝温度,分别以30摄氏度、20摄氏度为台阶,每10支进行一个试验,一次实验,一次摸索,一次调整,接近目标,再接近目标,更接近目标……当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全部满足用户需求时,张海飞成为全厂上下的“红人”。
一个用户就是一次挑战,一个订单就是一次创新,一次生产就是一次突破。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河钢宣钢线材事业部在持续推进“两个结构”优化中,高度关注市场、产品、客户,敏锐发现战略用户林肯电气这个“老用户”的“新动向”:开发机器人焊接领域使用的桶装焊丝。
“用户‘新动向’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合作多年,有情义,更靠实力。张海飞肩负重任,进入用户生产腹地,共同研讨生产技术,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大胆提出了一套“四退四拉”工艺优化方案:盘条退火后先拉拔至∮6.3mm,第2次退火后拉拔到∮3.9mm,第3次退火后拉拔到∮2.4mm,第4次退火后拉拔到∮1.6mm,前3次均采用干式拉拔,最后成品采用水箱拉丝机拉拔……话音刚落,赢得满堂喝彩,“四退四拉”工艺实施后,提高作业率0.8个百分点。
上坡路总是难走的路,可张海飞不恐慌,不害怕,心系用户,情牵企业,在一次次突破中,实现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的升华。7月份,直供林肯电气的高端焊丝量达到2474吨,环比提升了51.61%。
4
传承工匠精神 紧跟新时代脚步
心怀梦想,奋力拼搏,砥砺出坚韧的意志,激发出接续奋斗的担当。
2018年,“张海飞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开始实施“种子计划”,带领技术骨干、生产骨干开展高端产品前沿技术攻关活动……他不仅将自己的独家秘籍、创新理念、工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名职工,还在生产现场进行实地钻研,“手把手”“面对面”进行指导。
有一次,该作业区进行er70s-6焊丝钢生产,青年技术员王翔宇在检查红坯尺寸时突然发现产品椭圆度出现偏差,他尝试着调整轧机,都无法满足成品尺寸控制要求。此时,张海飞恰好走过来,“成品料型大,其他关键因素都没有发生变化,现在只能从精轧进口和精轧出口切入,这样就可以调整轧机。”按照张海飞的指导,王翔宇迅速进行轧机调整,料型就这样乖乖地“听话”了,“微动”瞬间实现了“精调”,王翔宇不禁对张海飞竖起了大拇指。
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智能产线的创建,数据成为质量控制的“耳目”,提高数据分析判断力,预防产品质量缺陷,破解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的苛刻需求成为企业的关键。2019年上半年,张海飞带领大家研究数据、分析数据、寻找突破,总结攥写了“高碳钢产品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控制”,焊接用钢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实施生产工艺技术创新20余项,加速推进“操作人员”向“技术工人”的转变,推动产品结构调整。2019年,2名职工成为线材生产的领军人物,6人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产线职工对关键工艺仿佛‘雾里看花’,遇到客户反馈的棘手问题显得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希望用我的所知、所学帮助他们尽快提升专业技能及素养,提高产线竞争力。”谈及师带徒感受,张海飞坚定地说。
时间不会停止,脚步不会停歇。从2006年到2019年,张海飞眼前喷薄而出的同心圆见证了张海飞奋斗的脚步,情牵同心圆,心系高质量,一路奔跑,一路成长,攀上更高、更美的山峰。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张海飞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者的舞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有知识、精技能、懂创新的工匠加入其中,我要传承好工匠精神,当好这个领跑人,使工匠精神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文、图/通讯员李鸿 祁业军
本报记者高会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