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师王彦军:大山深处的电力发明家-m6米乐网页版
——记省第六届金牌工人获得者、涉县供电公司高级技师王彦军
发布时间: 2017-10-14 11:47:47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河北大工匠
人物名片
王彦军,配电线路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现任涉县供电公司西戌供电所所长助理。出生在深山里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把技术创新融入工作实践。曾荣获邯郸市五一劳动奖章、邯郸市劳动模范、第六届河北省金牌工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人物速写
初见王彦军是在“王彦军职工创新工作室”。刚刚参加完第九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答辩会归来的他,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和安全帽,正一头扎在“机器堆”里调试变压器线路。正是这种“执着”,工作29年来,王彦军苦心钻研创新成果数十项,其中1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创新成果在公司应用后节约资金2217.7万元。
■王彦军攀爬在电线杆上维修设备
■在工作室内王彦军研究发明新技术
1 勤动手爱琢磨 梦圆新型专利
涉县地处太行深山区,境内山岭沟壑、纵横交错,而涉县供电公司下属的基层供电所、变电站等生产一线单位95%分布比较偏远。
王彦军就出生在涉县上清村,父亲是一名电工,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玩电子玩具,并梦想成为一个给人带来光明的电力工人。1989年,王彦军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电力职工,圆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参加工作29年来,他先后在4个基层供电所工作过,主要从事所辖区域内高低压线路及配电设备的日常巡视维护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60多处配电台区的新建和改造,参与架设和改造低压线路约140km,架设10kv线路160.3km,架设35kv线路90.6km。自“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他还带领所内农电工安装和改装5000余户,为农村经济发展、群众生活送去了光明和动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城区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每家每户使用电器量增加,使城区用电量急剧上升。许多小区、家属楼、商场等由于线路老化,经常发生断电,损毁电器设备,给居民带来了损失。客户一次又一次的投诉,电力部门一次又一次的赔偿化解,久而久之,矛盾越积越多,关系越来越紧张,严重影响了电力部门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作为一名电网员工,平时爱钻研的王彦军将这些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他心里萌发了一个想法:如何改变一个线路设计,在事故发生时,保护电器设备,既避免客户损失,又减少矛盾纠纷呢?
有了这个想法,他白天边实践边分析短路原因,晚上看书、收集资料、留意相关信息,寻找研发的突破口。灯亮了一夜又一夜,图纸画了一摞又一摞。刚开始的半年里,他的生活就成了简单的“三点一线”,办公室、宿舍、短路事故现场。“我们家离单位就几百米的路,可他就是忙得回不了家。有一次,我出差,让他下班到幼儿园接孩子,怕他忘记,还专门写了张纸条放在桌上提醒他,就这样他还是忘了,直到幼儿园老师给我打来电话,才知道他还没去,没办法,只能让单位同事去接了孩子。”提起王彦军,妻子程翠连一脸的无奈。
经过上千次的试验,接过上万次的线头,用坏了40多个开关,修改了50多次线路板,自费购买了上万元的设备零部件。最终,王彦军成功设计出了“降低因缺相、断中性线引起用户设备事故”的创新成果,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 发明有动力 创新无止境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的标配电柜被应用于各个台区中。“配电柜是为适应配电装置标准化、小型化、户外式的要求而设计的,它集配电、计量、保护、电容无功补偿于一体,给用户安全用电提供了保障。”在网线交织的一处供电设备旁,王彦军指着一处四方柜子给记者解释着。
但由于配电柜是一个近乎封闭的户外箱体,在酷暑的夏季或雨季,箱体内的温度或湿度经常会超过规定数值,造成电器元器件运行可靠性急剧恶化,动作率上升,给供电运行带来极大隐患,甚至配电柜烧毁。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涉县辖区已有200台配电柜起火烧坏,123台jp柜在线路并没有发生接地或短路故障时,电流动作保护器却频繁动作,严重影响了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发现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石。看着身边一台台烧毁的配电柜,王彦军有了自己的计划和打算。随着实践的增加,他发现制约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配电柜的温度和湿度如何能够达到恒温?但这对一不懂温度控制、二没有接触过湿度方面专业知识的王彦军,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他一方面向省、市同行或老师请教,一方面积极查找相关资料。
一次次的失败,王彦军并没有退缩和气馁。一次偶然同事电脑维修中,王彦军发现了电脑风扇,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东西引起他的注意。“电脑降温不就是靠着这个电扇来实现的吗?”有了疑问,他放下手中的资料,奔赴商场,在询问了多个地方后,终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虽然降温效果比较明显,但是电扇的尺寸与配电柜有些不匹配。最后,我是从网上找到了适合全县配电柜尺寸的风扇。”
温度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湿度了。随着灵感的爆发,王彦军很快想到了电加热棒。最终在同事的帮助下,通过智能温、湿度控制器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原配电柜内加装三种设备,即可实现柜内温度、湿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从而达到防止配电柜损坏或保护装置频繁动作的目的。”王彦军说。
据了解,一台标准配电柜的价值在1万元左右,仅涉县供电公司西戌供电所木井043线路就需配备100台,每年夏、秋两季,配电柜因温度过高起火烧坏每月就是5台,损失5万元;因湿度过高,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造成少供电量约30kwh,经济损失约16万元,加上用户投诉造成的社会效益下降,其损失程度可见一斑。而添加一套该装置,合计投资不超过200元。2016年2月,涉县供电公司投入2万元对该线路100个台区安装了此装置后,截至今年2月23日,共为公司减少经济损失19万元。“目前,公司共有综合台区1000余台,如果全部改造完毕,每年可为公司节约190余万元。”王彦军进一步解释。
正是这样夜以继日的工作,王彦军先后成功设计了“电气保护装置”技术、“水力/火力发电站功率因数控制装置”“双电源自投装置”等数十项创新成果,其中1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撰写的《降低因缺项断中线引起客户设备事故》课题被省电力行业协会授予创新优秀奖。
如今的王彦军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发明家”,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热爱发明的电力职工正茁壮成长为技术骨干。
3 独木不成林 团队齐攻关
俗语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为让广大职工中蕴藏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2013年,涉县供电公司因势利导,成立了以王彦军名字命名的“王彦军职工创新工作室”,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走进位于涉县供电公司9楼的“王彦军职工创新工作室”,6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配备有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创新成果展示区、创新原理展示墙、荣誉称号、获奖证书等琳琅满目。“这就是我们团队经常汇聚的地方,大家把平时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一起研究、一起解答,最终形成我们的创新课题和创新成果。”面对着众多国家专利证书,王彦军有些激动。
为充分形成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王彦军带领8名成员围绕电网安全运行、节能降损核心业务,按照发现问题、创新立项、技术研发、成果实施的工作步骤,始终坚持职工创新的主攻方向和企业发展要求同频共振。工作室主要成员执行a、b角工作方法,并实施优化人员结构,不合适人员及时调换,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作为创新工作室成员,能够与大家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乃至研发创新,是我以往没有想到的。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创新因子也融入到了全身。”涉县供电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安全专责刘育红说。
2014年,王彦军团队研制的成果“配网轻载降损装置”在邯郸供电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中获得二等奖,该成果针对配变负荷很小几乎空载时,配变jp柜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因采样电流较小而停运,导致配网功率因数降低、线损增高,线路安全隐患增加而研制的。该成果在公司6条线路安装后,每年为公司节约186万元。
2016年,针对山区架设线路只有避雷器防雷措施,每年5至8月雨季遭雷击停电多达30余次,造成线路不能正常供电,给公司供电服务造成负面影响及巨大经济损失的问题。王彦军带领团队研制了创新成果“10kv配网线路防雷措施”,在邯郸供电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中获得二等奖,在公司4条线路安装后,每年可为公司挽回510万元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王彦军职工创新工作室9项创新成果在邯郸市供电公司发布获奖,7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成果成功应运在公司生产中,为公司节约1248余万元经济效益。
4 甘做铺路石 做好传帮带
走进涉县供电公司训练场,“赛技能、比能力,享经验、共成长”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作为高级考评员,我每年都会在这里组织几次技能大比武,从中挖掘创新人才。”如今,即将步入“知天命”的王彦军,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
在由省电力公司组织的“低压故障排查”对抗赛中,王彦军作为领队带领参赛队参加了比赛。面对众多高手,王彦军心理压力巨大,但面对队员却只能埋在心里。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他一边指导大家训练,一边想方设法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比赛前一天的训练中,由于全身心投入,大家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等大家做完后,却发现楼道的大门锁了,无奈只能联系相关人员。“都是我的工作没做好,害得大家少休息了好几个小时。”抱歉的声音并没能掩盖参赛队员解决问题后的激动。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参赛队员沉着应对,过关斩将,最后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邯郸供电公司组织的“低压接户线和智能电表安装”竞赛中,涉县供电公司参赛队在王彦军的培训指导下,井店供电所从全市220个供电所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17年涉县供电公司与邯郸市供电公司联合承办了邯郸市第五届“反窃电、电力电缆”两个工种职业技能大赛,王彦军作为领队和教练全程指导、参与比赛,6名参赛选手有5名取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创新工作室成员2011至2013年连续三年受县总工会委托,担任涉县职业技能大赛(电工组)评委,圆满完成了涉县电工组“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评选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创新工作室已开展“无功补偿设备和成套配电装置”“变压器安装作业”等职工技能为主题培训6期,参培人员达到400余人次。通过开展创新“传、帮、带”活动,几年来,王彦军先后带出10名徒弟,3名技师、6名高级工、1名中级工,这些徒弟都分别工作在基层供电所、变电、线路、工区等重要基层一线岗位上。
2016年,“王彦军职工创新工作室”被省总工会、省科技厅联合命名为第三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时被授予“河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在王彦军的强大创新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职工加入到创新行列中来,创新正在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同时,他们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文/本报记者高会坡
图/本报记者郑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