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冀南大地的电企标杆-m6米乐网页版
——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半个世纪的灿烂篇章
发布时间: 2015-12-07 15:27:32 来源: 河北工人报 字号:
寻访记者 李英强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
走过半个世纪的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书写下几代人的传奇,被誉为冀南大地的一颗明珠。
如今,拭去岁月的尘迹,这个集节能环保于一身的新型发电公司,正在不断倾情演绎着创新、超越的传奇故事。
邢台城南七里,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横贯东西,蜿蜒流长,兴泰发电就坐落于牛城母亲河七里河畔,七里河水见证着兴泰发电的光辉岁月。
11月,秋意渐浓,寒意未深,厂区在一年四季如春的绿意掩映下,诗意般的景色,让人感觉没有一丝冬意。
面临转型升级、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史上最严环保政策,一些小型企业迎来了一股寒流,纷纷喋喋不休,而对于兴泰人而言,只有暖春,没有寒冬。
兴泰发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忘追求社会效益。
11月22日,随着爆破总指挥一声起爆令,两台220兆瓦机组冷却塔爆破拆除,这标志着兴泰发电220兆瓦小火电机组已光荣完成使命,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伴随着8#、9#机组关停,又以等煤量替代方式在南和县投资建设起2×350兆瓦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计划2016年底投产供热,为缓解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促进邢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兴泰发电领导深有感触,对于企业矗立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来说,面对民众的误解、严峻的减排形势,企业始终把环保治理工作当作企业的“生命工程”。
低碳环保、创新超越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1983年,邢电三期扩建工程破土动工
1搁浅的“151”
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历经三次变革,其前身为邢台发电厂,建厂之初又以工程序列编号命名为“151”发电厂。从单一发电到如今联产供热,为冀南大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的邢台地区只有一座装机容量为0.3万千瓦的小电厂和一座0.6万千瓦的列车电站。
权威统计和预测数据显示,1967年到1970年,邢台地区工农业用电量缺口逐年呈增长趋势,从3.8万千瓦到8.5万千瓦。
缺电,严重制约了邢台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建设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迫在眉睫。
如今,73岁高龄的闫保成,经历了“151”筹建并于早期担任过办公室主任。
1969年,一纸调令,闫保成打着背包来到了邢台城南的一个废弃砖厂,砖厂四周荒无人烟,连个像样的进出路都没有。
岁月如歌。
当时,一批年轻人带着家人、孩子,背着锅碗瓢勺,住着四处漏风的破旧砖窑洞,每天吃喝的米、面、油生活必需品还得靠就近邢台煤矿支援的青年人,乐此不疲聚在一起商讨着“151”工程筹建事宜。
其实,早在两年前,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就成立了办电小组,着手酝酿、申请建设发电厂。
水电部电力建设总局(67)电计字第102号文件显示,要求华北电力设计院、邯峰安电业局和邢台地区生产指挥部在邢台进行选厂任务。
选址小组历经风餐露宿,奔波于邢台县坚固、皇寺、百泉、华庄、东由留、西由留、贾村,沙河县、内丘县、临城县区域进行勘测后,对每个点的数据反复比较,最后选址在西由留村南。
方案综合评价:西由留村南500米处,有一座邢台煤矿废弃的砖厂,在此建电厂,可少占用耕地;东有京广铁路,西有邢台煤矿,南有邢台煤矿铁路专用线,便于运输;周围地势平坦,标高比七里河百年最高洪水水位高出5.43米,有利防洪。
然而,报送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后没了音讯,原因,受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未能批复。
筹建就此中断,一群怀揣办电梦的年轻人一度受挫,可又奈莫能助。
■老厂11万伏升压站检修
2“151”再次重生
直到1969年8月,全国召开电力工业工作会议,迎来了发展电力的春天。
越挫越勇,在经历办电梦破灭后,办电小组再次激情迸发。
当年11月5日,水利电力部军管会发文,要求华北电力设计院“速开展邢台电站设计工作”。
时隔两年,原本的勘测数据随着地理条件、气候的变化,只能重做,结果最佳厂址仍是西由留村南。
上报、批复,一路绿灯,“151”工程指挥部迅速成立。
闫保成记忆犹新地说,工程指挥部成立大会上,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手里提着半块砖来到现场,地上一扔就是凳子,不管大会开多久,没有一个人私自退场。
1970年4月13日,“151电厂”破土动工,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会战”。
要建设,首先要打通指挥部通向外界的道路,机器设备才能进入工地作业,在政府号召全民大会战背景下,村里的民兵连、街道居民,周末前来参加建设电厂义务劳动,建设者们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和机器的轰鸣交相呼应,响彻冀南大地。
邢台市革命委员会几次组织机关、工矿、学校的干部、职工、学生和街道居民参加义务建设,其中,不乏70余岁的老人、10多岁的学生。
至今,闫保成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十来岁的小孩子,拉着排子车在工地跑得飞快,扬起的尘土沾满脸膛,伴着汗水成了泥。
一期工程开工后,工程款未到位,邢台市革委会和邯峰安电业局垫支70万元,革委会发动全市企事业单位以实物支援151工程建设,钢铁厂、水泥厂、木材厂纷纷加入支援队伍;电业局还借调钢材134吨,水泥700吨,木材3000立方米,解决了施工所需基本物资。
很快,一条2.1公里的长路打通了。
在那个一穷二白、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的年代,建设者们硬是凭着一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穷棒子”精神,凭着一股子“拓荒牛”的犟劲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矗立起了时代的丰碑!
为鼓舞建设者士气,窑洞外墙印上“苦干加巧干 十一要发电”的标语。
如今,闫保成提起那个标语感觉有点可笑,那个标语根本不切合实际,当初大家没有建电经验,凭想像认为很快就能建成,然而事实证明,建一个电厂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1972年11月26日,1#机组正式投产,以工程编号命名的“151电厂”正式更名为河北省邢台发电厂。
■1992年,邢台电厂五期(8、9号机组)誓师大会
3绽放璀璨光芒
伴随着一期工程投产,国家在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开展农业大会战和开发邯(郸)邢(台)钢铁基地的规划,水电部为解决电源问题,要求一期工程完工后立即启动二期建设。
197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建设邯邢钢铁基地,三期扩建又启幕。
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为邢台发电厂的扩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1985年,邢台发电厂第一台20万千瓦机组试运行72小时后,没有按水电部有关规定停机消除缺陷。172项未完成项目,56项应变更、改进项目和512项设备缺陷,在机组移交投产后,由邢台发电厂进行处理。
此时,为使机组投产后满负荷安全运转,邯峰安电业局从马头发电厂调来了“技术大拿”董士宏,任邢台发电厂总工程师。
如今退休在家休养的董士宏说,当时刚上任不到两个月就迎来对20万千瓦机组消缺,在工农业用电一片告急声中,技术团队白天晚上围着机组转,争取能早一分钟让设备运行投产。
邢台发电厂给技术团队下达死命令: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重大缺陷连轴转,使机组安全指标和能耗水平始终保持在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
电厂当时定下发展目标“一年一台机,台台满出力”,由此也创下全国20万千瓦机组窗口单位,全国一些兄弟单位来学习先进经验。
经验交流大会上,董士宏说,保障每台设备满负荷运转的根本,就是责任和技术,如果人为检查不到位,造成设备停运,就要严肃问责。
■1988年,邢台发电厂老厂机组全貌
4全国电企标杆
1992年,邢台发电厂五期扩建工程完毕,至此,6台2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由原来的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扩增为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以位居当时全国第六的骄人战绩,一举跨入全国百万发电厂行列。
闫保成说,有一次随同厂长前往辽宁参加全国电力达标会,发现当地发电厂打出“南学望亭电厂,北学邢台电厂”的标语。
当时全国较大的近60家电厂纷纷涌入邢台电厂学习取经,邢台发电厂成了电力企业的标杆,并被评为“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
为巩固成果,1993年,“以人为本、严法治厂、科教兴企、敢争一流”的治厂方针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技术培训和挖潜降耗活动的蓬勃开展,“创无渗漏活动”的强力推进,机组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大幅提升。邢台发电厂先后荣获“国家二级企业”、“全国特大型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创无渗漏火电厂”等荣誉称号。
冀南大地的这颗明珠,在点亮千家万户的同时,开始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沙河发电公司2×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是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在沙河市异地建设2台600mw空冷机组的火电工程项目
5改革的先行者
1998年邢台发电厂正式改制为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兴泰公司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为适应变化,兴泰公司确立了“缺陷指标零目标设定、零目标考核,安全奖金先一步到位、按实际倒扣”的管理思路,在实际考核中执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一线员工愿干不愿干的问题,从此将安全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突击活动转为常态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电力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兴泰公司单机容量小、电价低、获利能力差、人多负担重的现实问题日益凸显。
兴泰公司走上了“以电为主、热电联产”的发展之路,负责筹建运作的两台30万千瓦供热机组先后投产,区域总装机容量达到201万千瓦,成为河北南网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从此改变了邢台市的传统取暖方式。
面对史上最严环保政策,兴泰公司投入环保设施升级改造达5亿多元,其中,斥资3亿元完成了两台机组烟气脱硝改造、脱硫增容提效改造、炉电除尘器提效改造和dcs 系统及汽封系统改造,使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同比降低70%以上,全年实现节能量1.75万吨标煤,供电煤耗率比2005年降低32.62g/kwh,各项指标均满足或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刚摆脱掉污染包袱,全国电企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挫折,从计划经济年代到市场经济年代,在“煤电一体化”到“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体制背景下,电企纷纷出现经营效益下滑现象。
“151”电厂退休干部崔佩峰感慨,那个年代,优质煤才18元一吨,煤泥4元一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煤,价格已成倍增长,电,仍是计划年代产物。
对于火力发电来说,燃料80%靠煤,体制性的矛盾倒逼着企业寻找生存之路。
2010年4月,承载着兴泰人梦想与希望的沙河电厂两台60万空冷机组开工。设计之初就植入了“指标先进、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技术一流”的火电示范项目目标,将生态绿色环保元素融入到工程建设中。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挫折过后,再次起航,经济效益又得到明显提升,去年,利润总和突破9亿元,创历史新高。”
6再创新的传奇
岁月见证着兴泰五次创业不断壮大的历程:有过创建时期的灿烂、快速发展期的辉煌、连续安全生产5143天的成绩,也经历过低谷期的焦灼、转型期的阵痛、改革期的攻坚克难。
时光镌刻下兴泰人的创业印记,凝聚起兴泰人创新、奉献的精神力量,抒写了兴泰人风雨同舟、携手并肩的真挚情怀。
兴泰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社会贡献,面对巨额的环保投入,公司站在政治高度,站在致力于改变区域内生态环境的高度表示:“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虽然环保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负数,对我们本身而言,是投入大于产出的一项工程,但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环境效益是无法估量的,造福后代投入再大的资金也是值得的。”
从“151”电厂到兴泰公司,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人才1240多名,尤其是为建投风电、宣化热电、任丘热电输出了大批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闫保成风趣地说:“如果说151电厂是一个母厂,那么,至今已陆续产下很多小电厂了。”
屈指算来,秦皇岛电厂、衡水电厂、宣化电厂、任丘电厂、西柏坡电厂、张家口风电、承德热电等12家电厂,都与151电厂有着骨肉相连的血缘关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兴泰人站在新的起点,正一步一个脚印谱写着新的华章,创造着新的传奇。
(感谢兴泰公司李红欣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