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奔小康|河北威县前寺庄村:“牧场”助农奔小康-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1-06-23 17:19:00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字号:
“牧场”助农奔小康
——威县赵村镇前寺庄村民的新生活
在前寺庄村成方连片的燕麦地里,指针式移动喷灌机正在自动化作业。背景处是君乐宝威县第一牧场和乳品深加工基地。 通讯员赵国华摄
每天早饭后,威县赵村镇前寺庄村的几十位村民陆续走出家门,沿着村口迎宾大道骑车或者步行几分钟,进入君乐宝威县第一牧场或乳品深加工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前些年,乡亲们大都是起早贪黑侍弄棉花,从3月初忙到11月底,一亩地挣不到1000元。”4月7日,前寺庄村刚刚卸任的原村党支部书记尹保久说,自从全村3539亩土地整体流转给君乐宝威县乳业园区后,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纷纷找到了新营生,一年轻轻松松挣上三四万元,过上了原来不敢奢望的小康生活。
土地流转鼓起村民腰包
前寺庄村隶属当时威县最偏僻落后的赵村镇,虽紧邻青银高速公路,却因附近没设高速出入口而借不上光,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变化始于2013年。“那年,青银高速开通了赵村收费站,离俺村不到二里地,一下子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尹保久说,紧接着,君乐宝威县乳业园区项目选定赵村镇为核心区,2014年,前寺庄村率先将土地全部流转,君乐宝威县第一牧场在此开建,大部分土地改用现代农业方式种植奶牛饲料。
拿着流转金还能腾出手来,村民们有的就近上班,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手工,有的搞运输,家庭收入增加了好几倍。
“之前的日子跟现在没法比。”作为村里第一批脱贫户,48岁的王一丽说,前些年因为靠种地挣不上钱且老人生病、孩子上学,家里一贫如洗甚至还有欠债。托国家扶贫政策的福,她和丈夫刘会生先后就近到君乐宝上班,现在俩人每月能挣6000多元,单位还有不错的福利。“大姑娘上完学已经就业,二姑娘上学不用掏钱,我们两口子可算找到了幸福的感觉。”她感慨地说。
尹保久说,得益于乳业园区的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分红、就业安置和产业链带动,前寺庄村不少农民守着家就挣了钱,其中在君乐宝就近上班的有70人。
环境整治带来宜居生活
绿树掩映的前寺庄村,大街小巷全部实施了硬化亮化美化,成排的黄金榆、塔松吐出新绿,一幅幅墙画展示着乡村振兴的蓝图美景。该村还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拆除废旧宅院、填平坑地新建了广场、游园和停车场。广场四周安装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村子一角还开辟出篮球场,成为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不少外村村民都来打篮球,到每月一次的孝道大餐,广场上更热闹。”尹保久说,村民富了,家庭也越来越和谐,该村连续3年获评全县孝老敬亲示范村。
村容村貌变美的同时,全村还实施厕所和太阳能取暖改造,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村子院落变得越来越宜居。
走进一户干净整洁的小院,51岁的尹计行正在家中侍弄花草。“我家原来也是贫困户,家里啥条件都没有,下雨天出趟门就是一脚泥,特别羡慕城里人。”她告诉记者,她和爱人都在青银高速赵村站上班,爱人做厨师,她打扫卫生。随着收入的增多,居住条件也不断改善,去年县里还给免费安装了太阳能取暖设备,“现在觉得哪也不如自己家好。”
出村就是绿油油的田野,成方连片的燕麦和苜蓿长势茂盛。一架长达200米的指针式移动喷灌机正在自动化作业,周围看不到一个人。
走进田野,突然惊起一只大鸟,扑棱棱飞起又扎进燕麦地深处不见了踪影。“那是什么?”记者好奇地问。“野鸡!”尹保久说,自从棉花地改种燕麦后,大片无人的田野成了动物的乐园,野兔、黄鼠狼、刺猬等日渐增多,连从未见过的野鸡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