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
最大限度将劳动争议矛盾化解在基层-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4-01-22 08:45:17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2023年12月28日,全国总工会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全文八章共三十七条。《办法》明确,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职工为本,坚持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坚持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将劳动争议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办法》还明确,各地工会应当根据工作实际,加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数字化建设。工会可以依托职工服务线上平台,建立网上劳动争议调解室。具备条件的工会驿站等工会服务站点可以设立流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为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提供便捷式法律服务。具备条件的地方工会可以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人民法院设立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点)或者窗口,接受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劳动争议。
■参与处理:六类劳动争议及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
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的范畴。《办法》第4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工会参与处理下列劳动争议:(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订立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残疾职工等特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工会依法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办法》第5条规定:“工会依法参与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工作。县级以上总工会依法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职工因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办法》第6条规定:“工会积极参与涉及货车司机、网约车驾驶员、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依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第32条规定,“工会应当积极推动平台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加快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行业、区域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参与协商:
依法维护和推动和解
劳动争议协商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行使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发生争议后,双方就解决争议、化解矛盾,达成和解协议而共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商调处机制。《办法》第9条规定:“各级工会应当积极推进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商调处机制,完善内部协商规则。发生劳动争议,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的,职工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各级地方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推动达成和解协议。”
工会依法维护和推动和解。第10条规定:“工会在参与劳动争议协商过程中,应当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代表或者协助职工提出切实可行的和解方案。”“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劳动争议协商达成一致的,工会应当主动引导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并推动和解协议及时履行。”
■参与调解:
实现调解组织应建尽建
引导督促履行调解协议和引导申请仲裁审查或者司法确认。《办法》第13条规定:“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工会应当引导和督促当事人主动、及时、充分履行调解协议。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仲裁审查或者司法确认的,工会可以引导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者代表和办事机构。《办法》第14条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照有关规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劳动者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依照有关规定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办法》第15条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对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三)监督和推动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四)聘任、解聘和管理调解员;(五)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六)参与研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七)协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实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应建尽建。《办法》第31条规定:“工会应当积极推动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推动工业园区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等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实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应建尽建。”“工会指导建立基层工会时,同步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同步推进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参加仲裁:履行组成人员和
兼职仲裁员的职责
工会工作者作为仲裁委组成人员的职责《办法》第19条规定:“工会工作者作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参与处理所辖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二)参加仲裁委员会会议,遇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应出具委托书,委托本组织其他人员出席会议;(三)参与研究处理有重大影响和仲裁庭提交的重大疑难案件;(四)参与对办案程序违法违规、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等问题线索的核查处理;(五)对受理的集体劳动争议及本地区有影响的个人劳动争议案件,及时向本级及上级工会书面报告。”
工会工作者担任兼职仲裁员。《办法》第20条规定:“工会工作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仲裁员条件,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聘为兼职仲裁员的,依法履行仲裁员职责。”“工会兼职仲裁员所在单位对其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应当给予支持。”
■参与诉讼:
工会履行职责和六项法律服务
工会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主要职责。《办法》第21条规定:“工会在劳动争议诉讼中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支持帮助职工当事人起诉;(二)接受职工当事人委托,指派或者委派诉讼代理人;(三)推动生效法律文书的诚信履行;(四)代表劳动者参加集体合同争议诉讼。”
工会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服务。《办法》第22条规定:“依法设立的工会法律服务机构可以接受职工的委托,指派或者委派诉讼代理人,代理其参加劳动争议诉讼活动。职工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其本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指派或者委派的诉讼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代理诉讼。”第23条规定:“依法设立的工会法律服务机构指派或者委派的诉讼代理人代理职工参与诉讼,主要有以下方式:(一)为职工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起诉状、上诉状、申诉状等法律文书;(二)在诉讼过程中为职工当事人代写应诉相关文本;(三)调查案件有关事实,搜集对职工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四)代理职工当事人参加法院组织的立案前或者诉讼中调解,提出有利于职工当事人的调解意见和主张,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五)代理职工当事人出庭应诉;(六)为职工当事人实施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授权的其他代理行为。”
此外,《办法》还对参与处理集体劳动争议作出专章规定。发生集体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工会应当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依法参与处理。需要上级工会支持和帮助的,上级工会应当提供法律帮助。工会参与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当积极反映职工的正当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记者贺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