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来自12345热线的特殊“工单”-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4-01-15 07:59:21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1月8日,高阳县劳动监察大队收到保定市12345热线的一张特殊“工单”:“感谢高阳县劳动监察大队连续3天加班加点帮助其要回某项目拖欠的工资,对高阳县劳动监察大队一中队所有成员进行表扬。”人们眼中的“投诉举报”热线,怎么会发来这样一张表达谢意的“工单”?事情还得从今年元旦前说起。
2023年10月中旬至12月初,张某等27人在高阳县一个售楼部从事装修工作。除借支了一次生活费外,张某等人直至施工结束也没有拿到工资。一次次找到工程的总包方讨要工资,一次次被推诿,从12月28日开始,陆续有农民工向保定市12345热线投诉被拖欠工资65万余元的事实。接到投诉“工单”后,高阳县劳动监察大队成立了由一中队组成的办案专班进行调查核实。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27名农民工中,超过半数的人打过投诉电话后就回了老家。这些人有山东的,江苏的、北京的……人员多且分散,加之多人离开了高阳当地,这给案件调查带来不小的难度。
监察队员们核实过投诉的真实性后,就一边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农民工固定证据,一边联系施工方的负责人。由于许多农民工回了老家,他们就用电话录音形式做询问笔录,通过微信接收农民工提供的证据。需要核对的数据太多,监察队员们就放弃了元旦假期,一直在加班加点进行案件调查。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难点出现了:施工方负责人也回老家过元旦,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当时我们联系不上施工方的负责人,考虑他是否属于隐匿财产拒不支付农民工的工资。我们联系到了建设单位,通过施工合同中记载的施工负责人身份信息,向其老家邮寄了一张限期整改通知书,同时,给他的手机发送了一条短信,要求其按照指定时间到劳动监察大队配合解决问题。”高阳县劳动监察大队一中队队长鲁腾介绍,施工方负责人觉察到劳动监察部门对案件的重视,感受到了压力,于1月2日主动电话联系劳动监察大队沟通情况。电话中,劳动监察员通过政策宣讲持续向该负责人施压。1月3日,施工方负责人赶到了高阳县劳动监察大队现场解决问题。该负责人承认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实,但却一直强调,由于建设单位未支付工程款,没有能力支付张某等人的工资。
理清了案件脉络,劳动监察员也有了m6米乐网页版的解决方案。监察队员多管齐下,一方面,对施工方提交的考勤表与农民工提交的记工表进行核对;另一方面,协调建设单位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所幸,农民工提交的工作量、工作人数、工资数额等内容与施工方提交的证据没有出入,两方不再为工资数额扯皮。
经过劳动监察员的努力,建设单位同意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1月5日,建设单位将筹措的资金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一次性将拖欠的27名农民工的65.76万元工资转入农民工工资卡内。
次日,劳动监察员向张某等27人逐一电话核实,确认每一位农民工都准确无误收到了工资,他们的心才放下。至此,鲁腾和一同办案的同事已连续多日晚上加班到11点多。
■记者哈欣
通讯员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