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优惠引争议法院认定不欺诈-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3-11-06 11:09:23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商品经营者在“双十一”期间的价格变动,涉及自身调整、平台优惠、付款方式优惠等多个规范标准。有时,还涉及多网店的满多少金额享受不同的优惠。多层次的价格调整和优惠,经常让消费者晕头转向。但如何认定消费欺诈,应当根据证据依法认定。
基本案情:2020年11月6日,宽城满族自治县樊某,在网络购物平台的某办公用品公司开设的专营店(网店),购买了一台佳能ts3380套餐五红色打印机。该商品在当日标价为869元,参加平台聚划算活动后价格为819元,樊某在使用支付宝红包5元后实际支付价款814元。案涉商品在参加平台聚划算活动后另有“满600元立减20元红包 30元券”的优惠活动,樊某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未使用该优惠活动。
该商品在“双十一”当天的价格为819元,参与天猫跨店满减活动后的价格为739元。
2021年1月29日,某办公用品公司退还樊某差价80元。
樊某以某办公用品公司“双十一”促销提供商品和服务存在欺诈行为,向一审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起诉请求:1.判令被告退还原告购物款814元,三倍赔偿原告2442元,合计3256元;2.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一审:价格有争议不属于“消费欺诈”
一审认为,樊某通过网络平台在某办公用品公司处购买商品,双方之间成立合法有效的网络购物合同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均受到法律保护。樊某作为消费者,主张某办公用品公司存在欺诈行为。而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结合本案实际情况,某办公用品公司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并不存在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的行为。故樊某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作出(2021)冀0827民初181号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驳回原告樊某的诉讼请求。
二审:举证不能承担不利后果
樊某不服,向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樊某上诉称:根据《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第二十一条:经营者折价、减价,应当标明或者提供其他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表明折价、减价的基础。未标明或者表明基础的,其折价、减价应当以同一经营者在同一经营场所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础。商家在11月11号前直接抬高商品价格,违反了法律规定。商家在“双十一”促销期间、提供商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立法目的,欺诈行为应作扩大解释,而不是局限于字面意思。
二审认为,根据樊某诉讼请求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及提供的相应证据,本案应为买卖合同纠纷;本案中,樊某诉称,被上诉人在双11促销期间、提供商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一审法院程序违法等。但其未提供确实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支持其主张,其应自行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21)冀08民终1793号民事判决书。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樊某负担。 ■记者贺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