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湛技艺捋顺数控机床“神经”-m6米乐网页版
——记省劳模、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永生
发布时间: 2024-05-16 08:58:40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张永生检测机床加工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记者毕春华摄
■记者杨艳
“张工,您看看这个铣头旋转角度定位又不准了。”“唉,这台进口设备最近一直存在这个问题。”……近日,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加工五分厂高级技师张永生,在车间内听到工友们的呼唤,一边查看机床一边安慰大家,“没事儿,我抽空研究研究,一定把它搞定。”
张永生是“80后”,扎根设备维保一线17年间,累计解决大型设备重点难题117项,完成设备改造219项,创效千万余元,获5项国家专利。他利用传感器对机床床头箱内部零部件进行在线监测,替代人工检查,精准监控,有效防止零部件损坏,延长使用寿命,节省维修费用达50余万元。他选用国产控制系统,对机械传动机构进行优化改进,加工效率提升50%,加工产品质量零缺陷,进口备件国产化使公司备件成本由原西门子控制系统的十几万元降至不足1万元。自制“840dsl数控系统试验台”等多台教学器材,培养维修青年骨干,开展技能攻关134项,创效204万元。2021年获得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入选“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2024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在工作中,张永生是个喜欢较真儿的人,他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将自身所学结合最新行业知识全部奉献到岗位上。张永生知道,公司近期采购的这台奥地利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机床,不是第一次出现铣头旋转角度定位不准现象,定位不准严重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可是,这台设备造价昂贵,国内专家维修经验空白,请厂家修理需要几十万元费用。厂家以核心技术不共享为由拒绝提供图纸,只提供付费上门维修,一时间使维保人员陷入困境。
面对车间机床遇到的“新难关”,张永生暗下决心,“别人能修,咱们也能行!”于是,主动向领导请缨,承担起该问题的主要负责人。他通过分析发现,难点是如何将铣头拆下,才能再继续修理。为此,在缺乏机床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他通过机床现有plc控制程序,倒推出铣头放松所需的控制点与程序段,找出厂家设置的“bug”,掌握了核心技术,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完成铣头拆检工作,最终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经过这次大胆尝试,他已充分掌握了其控制原理及相关技术,将该设备的控制原理与技术要点绘制成册,给后续的维保工作提供了极大理论支撑,将依赖国外专家的模式成为历史。工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道:“机床有问题,找张工绝对没问题!”
张永生作为维修电气负责人,对机床设备不仅要“修理好”,还得要“维护好”,他在工作中,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手段来提升机床设备性能,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同时还积极钻研探索行业未来发展,并将所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巨大价值。
公司精车产线上主要设备为ck84125机床,是负责产品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机床主轴箱轴承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由于机床体积大、加工时主轴转速高等原因,现有保护措施缺乏对轴承的有效监控。张永生利用plc、温控器和红外感应传感器组成了一个监测温度、位移和控制的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精准监测主轴轴承温度、轴承位移量,超差自动报警及停机功能,有效避免零部件故障扩大化,并为后续维修工作提供便利。此创新项目利用传感器对机床床头箱内部零部件进行在线监测,替代人工检查,实现了精准监控,有效防止零部件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省维修费用达50余万元,在公司已推广使用。
参加工作以来,张永生先后总结了187项创新成果和先进技能。主持并实施的创新项目共计70余个,2019年,“一种机床减速箱蜗轮磨损监测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22年,“一种电动平车防撞保护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一种高度可调电机拆卸小车”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我会继续学习,在不断更新数控系统中将电气维修工作学到老干到老!”在车间一线工作近20年的张永生说话、做事非常“接地气”,工友们都喜欢跟着他学技术,他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每位同事感到“甘之如饴”,还将“永生创新工作室”作为电气人员的学习乐园,通过讲解典型故障案例,自制多个电气操作试验台等培训方式,帮助企业快速培养维修骨干,真正将公司倡导的“传、帮、带”理念落到实处。
张永生在自我超越、不断奋进的人生旅途中,以充满激情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追求卓越的实际行动,在他钟爱的岗位中“上下而求索”。因为,对于张永生而言,他始终坚信: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