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1-19 10:39:42 来源:河工新闻网字号:

1月18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衡水市民政局、衡水市农业农村局、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分别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民政局充分发挥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聚焦城乡社区自治功能,开展了规范化社区创建、“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能人和典型案例”推选等活动,打造“一居一品”特色社区,拓展民主议事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不断提升衡水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23年4月,市民政局印发了《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探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议事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细化议事协商内容、培育议事协商主体、规范议事协商程序,拓展议事协商形式、加强议事协商成果运用,推进多元协商融合发展,促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指导各县市区创新议事协商形式、开展各类民主议事,培育形成符合本地特色的协商文化和民主氛围,并择优推荐一批议事协商能人和议事协商典型案例。
2021年以来,衡水市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整合资源要素,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推进力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现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6.19万座,现有农村公厕6648座。13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厕所运行监管平台,设立厕所设备维修站点113个,配备大、中、小各种类型抽粪车1242辆。全市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全市114个乡镇共配建运转站112座,共有垃圾收转运车辆360余辆,转运能力2280余吨/日,配备保洁员1.2万余人,全部村庄实现“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有效管控,2187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为43.8%。建立了农村坑塘、黑臭水体“一塘一策”治理台账,农村黑臭水体管控有力有效,保持了动态清零。统筹实施村庄“五化”工程,目前3099个村完成村庄“五化”工程,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1625.8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乡(镇)20个。所有村庄实现了公共照明全覆盖,共安装路灯19.6万盏,认定省级森林乡村120个,累计创建美丽庭院56.5万户、精品庭院19.5万户,累计认定省级美丽乡村436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幸福感日益充实,湖城的“绿色福祉”已深入人心。2023年衡水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8,省内排名正数第4。衡水市生态环境局狠抓衡水湖生态治理,加强引水沿线水质监测及环境隐患排查,确保“净水入湖”。“拉网式”排查全市148条、共3000公里河渠,全面加强和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全年13个国省考断面均值全部达标,达标率100%,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12个,优良比例92.3%,超目标15.3个百分点。2023年全市共有87个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新增污染地块修复面积1.1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建立农村坑塘(沟渠)监管清单8838处。新增370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305个)。充分运用智慧环保、远程执法“两个平台”和分表计电、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等执法监管手段,着力构建“无事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监管执法新模式。(刘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