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岗位八小时|石家庄车辆段探伤工:给“钢筋铁骨”做b超的“医生”-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4-02-20 06:01:20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7时23分,扈卫钦手持探伤仪器开始数据采集试验。
■9时30分,扈卫钦和同事对轮轴两侧进行人工探伤。
■15时40分,扈卫钦拿起水壶痛快地喝了几口。
■记者段华鹏
职业名片:
石家庄车辆段配件车间探伤工扈卫钦,作为铁路货运车辆走行部位安全的守护者,她利用超声探伤设备对维修保养的轮对实施全方位体检探伤,重点排查轮轴是否存在细微裂纹。有效剔除问题设备安全隐患,杜绝开裂瑕疵轮轴再次投入铁路运输,是对这份职业的严苛要求。把日常工作做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是这份职业最大的特点。
职业故事:
扈卫钦是专门给“钢筋铁骨”做b超的“医生”,因其在多年工作中无一漏探和误判,大家都称呼她为“神探”。
其实扈卫钦在同事口中还有一个更亲切的名字——“六师傅”,因上学时在宿舍排行老六,自此就有了这个绰号,并一直伴随她工作至今。
今年春运对于曾被评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的扈卫钦而言弥足珍贵,这是她30多年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春运。
■即将退休的“女神探”
深冬五九末的早晨清冷无比,石家庄车辆段配件车间探伤组的早班会7时准时开始,扈卫钦和同事们聆听着组长传达的工作要点。早班会结束,每个人都接受了酒精检测仪的吹气测试后便开始了工作,严谨的开班程序也透露出探伤工这份职业的特殊性。
细致入微、严苛守则……记者跟随扈卫钦体验探伤工工作,她的岗位需要利用专业超声设备,寻找轮轴上是否存在小至1毫米的裂纹损伤,工作考验的不仅是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准确的判断力。
位于车间入口的数字化显示屏上,班组成绩单一目了然,在典型故障排查表中,扈卫钦以全年查出8起故障位列班组第一名。在她看来,探伤工工作是一份技术活,更是一个良心活,因为每一个检修出厂的轮对都事关铁路运输安全。
尽管退休将至,身处春运工作中的扈卫钦依然恪尽职守,心态平和如初,正是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探伤工职业的不懈追求,让她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绝不让一个问题轮轴漏检出厂。
■“对标”仪器是“神探”制胜的法宝
“要让探伤仪器测得准、查得出,必须做好数据采集试验。”扈卫钦为记者道出了她的制胜“法宝”,原来这种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在每次使用前需要先采集存储裂纹数据,才能利用其在探伤中的波形差异更准确地找出轮轴问题,这也是做好探伤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便于数据采集,车间里专门设置了试验区,存放着各种问题轮轴。
7时20分许,扈卫钦手持探伤仪器来到试验区,开始了设备数据采集试验。记者看到,便携式超声探伤仪上共有七个不同形状的探头,主要分为横波探头、小角度探头、直探头三个大类。这台仪器屏幕大小就像平板电脑,主界面是波形图的显示器,右侧分列着各类实时数据。
为了让采集数据更加准确,每次使用探头前,扈卫钦都会将其在抹布上反复擦拭干净后才实施测量。只见她右手用探头贴合在问题轮轴表面上下滑动着,眼睛则目不转睛地盯着仪器屏幕,她就像一名正在给“病人”做b超的医生。
伴随着探头移动,机器滴答作响,仪器屏幕上的波形或长或短,时而单独成线,时而有起有落。在确定裂纹点位后,扈卫钦保持右手稳定,同时赶紧用左手点击仪器相关按钮,将问题数据录入存储。记者观察发现,试验轮轴上固定套头位置两侧和主轴截面都是探伤试验的重点,仪器上所有探头都要逐一测试,这项“热身”工作繁琐而细致。
此时,不远处的轮对检测班组已经开始工作了,待检轮对整齐排列在铁轨上,它们经过车轮检测工序后,就将进入到扈卫钦所在探伤车间。
据探伤组负责人韩锋介绍,配件车间实施流水线作业,探伤组是对轮轴安全把控的最后一道关卡,任务极其严峻。因为在铁路重载时代,两组轮对支撑的货运车厢最高载重达到了70吨,轮轴内部出现0.5毫米的细微裂痕都可能给列车带来运行风险。所以他们实施着“电脑智能探伤 人工复核探伤”的多重探伤检测方法来确保轮轴问题不漏检。
■“神探”工作的知足与欣慰
对轮轴人工探伤需要扈卫钦和搭档共同协作来完成,只见他们分列在轨道两侧,二十公分高的小板凳就是他们的工位,整个探伤过程需要用到便携式探伤仪器和身旁另一台大型的半自动机械化辅助探伤设备。
从7时30分开始,待检的轮对首先依次沿钢轨实施自动化初级探伤,轮对被机械手臂抬升起来,待主轴与两个探测设备接触后便开始旋转,设备喷洒耦合剂同时实施探伤作业,一分多钟后初检完毕,轮对被再次送回钢轨上,这时扈卫钦和搭档就开始接力人工探伤工作,他们将一吨多重的轮对推至检测工位处,通过脚踩控制开关将轮对起升固定。
“左侧工位任务相对繁重,负责录入复核轮对信息并上传探伤数据。”位于钢轨左侧的扈卫钦一边说着,一边弯腰使用手持终端录入轮对信息。她先利用便携式探伤设备上的直探头对轮轴横截面实施全方位探伤,再使用小角度探头对轮轴外侧面及车轮套头位置进行检测……经确认轮轴两侧没有问题后,她便和搭档同时坐到轨道中间的板凳工位上,利用半自动仪器连接的横波探头喷洒耦合剂对主轴二次探伤,确认被检测轮轴内部没有伤病后,扈卫钦会用粉笔在上面标注字母“c”后将其人工推出车间。
随着成批的轮对开始进入探伤组厂房,扈卫钦和搭档便像开了挂,他们像医院的医生一样,对每一对轮轴进行认真仔细的诊断,没有片刻休息时间。
8时许,经过半小时紧张忙碌之后,第一批轮对检测完毕,稍微有点喘息机会,扈卫钦快步走到物品放置台,拿起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后说:“我们是看着日头升起,顶着星星下班。”扈卫钦微笑着看向厂房东侧,一抹橘色暖阳映在她的脸上,她的笑容甜美可敬。
从早到晚探伤工作周而复始地忙碌着,每个波次待检轮对就这样过着筛子,扈卫钦和同事们借助波形图明察秋毫。最让扈卫钦印象深刻的一次探伤,是她在二次复核探伤中找出了自动探伤机没有发现的0.5毫米裂纹,这次经历更让她坚信了人工探伤班组的工作无可替代。
“我们是全车间轮对安全检测的最后一步,也是整个流水线车间里最后一个下班的班组。”扈卫钦感慨万千地说,“我们等待着最后一个轮对入库检测,并确保每一根轮轴没有伤病才‘归队’。回味这些年来的无数次等待,这份工作知足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