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让河北旅游持续出圈又出彩-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4-01-25 08:58:15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文/记者王超
图/记者郑荣玺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全年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明显超过疫情前水平,“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产生了广泛影响。可喜的数据尽显经济暖意,折射出旅游业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两会期间,围绕如何擦亮“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金字招牌,持续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培育新业态,助力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代表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
于淼
■穿点成线
打造具有本地主题的ip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3年我省围绕“四季”“五带”开展了“跟着季节游河北”、中国坝上草原欢乐季、中国渤海滨海旅游欢乐季等600多场主题活动,带动全省各地旅游持续火爆,引来大批游客线上点赞、线下打卡。
全省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协调联动,汇聚合力营销推广河北文化旅游。省总工会与文旅部门联合推出的《“冀”高一筹》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融媒体节目,将我省90多个红色景区、208个博物馆、11个5a级景区、151个4a级景区一线讲解员汇聚一堂,通过多种比拼形式,对“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文化旅游名片进行推广。
省人大代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讲解员于淼说,讲解员是处在传播燕赵文化、讲好河北故事的第一线,是让游客认识河北、了解河北、记住河北的“第一人”,是全省各个城市的形象名片。这种以竞赛的形式推介河北文化旅游,不仅直观展示了我省讲解员的整体素质,也将全省各景区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优秀文化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了展播,对打造具有本地属性主题ip具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截至2023年12月15日,该节目已播出12场比赛,通过全媒体矩阵,观看直播人数已经突破7500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亿。
对此,于淼表示,河北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旅资源,我们可以在已有热度基础上,从点、线、面、域四方面着手,通过单点标杆、穿点成线,利用自己创造出来的热点,打造具有本地主题的ip,从而带动全域热度的提质升温。
薛梅
■创新业态
打造有颜值的文旅产品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文化“遇上”旅游,新的经济业态被催生,文化产业价值也将被重塑。
近日,火爆出圈的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为石家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拉开了河北文旅一路“狂飙”的序幕。
对此,省人大代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薛梅认为,这火爆的场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活化利用的一个生动注脚。
河北省有着众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遗产,如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秦皇岛的山海关和老龙头等,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为发掘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力。
薛梅认为,好的内容和极致的线下体验逐渐成为人们文旅消费的核心。创新业态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地位愈加凸显,用新业态支撑多元收入,或是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薛梅建议,发挥高校在人才和特色学科上的优势,聚焦区域文旅、艺术等产业发展,深掘本土文化提炼开发,找出最具核心力、最具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进行分层打造。通过对创新旅游产品的具象化呈现,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游客的记忆点,实现文化旅游场景特色化,打造有颜值有内涵的文旅产品。
王珺
■换位思考
做好与游客互动
随着哈尔滨的“出圈”,近期,各地网友纷纷向自己的家乡喊话“赶紧抄作业”,出奇招“上大分”可以看出,全国各地文旅用互联网思维,借助新媒体平台多维度宣传,为各地文旅“出圈”开辟了新的机遇。然而,各地在收获流量和话题的同时,如何才能将流量变“留量”,由“网红”变“长红”才是关键。
省人大代表、悦途集团总裁王珺表示,从这些现象级的文旅热潮中可以看到,文旅的逻辑已经从单纯满足视觉体验的观光式旅游进阶为附带情绪价值的体验式旅游,更需要互动和沉浸感。
如正定举办的红楼梦文化周,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红楼梦文化的方式,带动了线下人山人海、线上人气火爆的场面。活动期间,既有87版红楼梦演员带领游客沉浸式游园、畅谈荣国府往事,也有自红楼梦文化中引申出的茶文化、诗词文化、传统服饰文化的雅集分享……整个文化周充满了生活质感,是大众与荣国府以及《红楼梦》的一次近距离融合。
王珺认为,城市要出圈,一方面要花心思,盘活资源禀赋、放大地域特色,让游客能获得新奇的体验。同时也要联动政府、商家、群众的力量,换位思考,做好与游客的互动,在服务细节间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关照与“宠溺”,才能赢得更多游客的心,唤醒和激发大众对当地旅游的向往。
旅游业的本质是服务业,要想把地方特色文旅产品打造好,光宣传好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多听取游客的真实声音,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双向奔赴,才能让旅游真正地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