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十年-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 2024-01-23 09:07:02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文/记者哈欣
图/记者郑荣玺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我省坚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取得了累累硕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如何进一步抓住用好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彰显新担当?1月21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推出的首场集中采访活动中,省人大代表围绕“十年京津冀、同心共发展”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话题。
赵路新
■生物医药领域
加大协同力度
如何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度广度,其中一环就是要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省人大代表、石家庄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兼管委会主任赵路新介绍,2023年石家庄高新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全年招引项目234个、总投资658亿元。石家庄市高新区与国药集团、华润医药、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新增上市新药33个,着力打造高水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在赵路新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石家庄市从1953年华北制药建厂到现在已有70多年的制药历史,形成了非常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生物药、化学药、中医药和医疗器械门类齐全,同时拥有30多万名的产业工人,因此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尤为重要。他认为,应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审批、转化和相关政策上加大协同力度。
马志永
■基层要用足用好政策
抓协同发展项目的落实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交通上的不断突破,是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的一个缩影。
正在建设中的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条横跨北京和河北两省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省三河市联系的重要轨道交通通道。这条线建成以后,将大大提高通勤效率,真正实现三河市和通州区的同城化。
作为廊坊市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三河市在规划、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与通州区全面协同,并取得了突破。
在实际工作中,省人大代表,廊坊市委常委、三河市委书记,燕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志永深深感受到,不断推动重大标志性项目的落地落实,是把协同发展实质推进、抓出成效的重要载体;只有加强项目带动,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在马志永看来,基层就要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抓好协同发展具体项目的落实。
马志永介绍,当前廊坊全域都面临着重大机遇,廊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深耕北京、借势机场、联动雄安”的区域发展思路。下一步,他们将认真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廊坊特别是对北三县作出的谋划部署,进一步实化、细化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政策的协同、产业的协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融入北京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杨渝平
■双向奔赴
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18年9月7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崇礼区人民政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方签署协议,以全面托管的形式设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原崇礼区人民医院)。该院区经历了冬奥保障的辉煌和疫情防控的艰难,和当地政府及百姓一起,逐渐从过去的“一穷(医院入不敷出)二白(病人少、专家少)”转变为目前欣欣向荣的局面。
省人大代表、张家口崇礼医学中心(崇礼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院长杨渝平介绍,该院区2023年手术量是建院60多年历史上最多年份的3.1倍,还获得了院史上第一个张家口市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第一个省部级课题,第一项发明专利,并作为牵头单位正在与崇礼区其他相关医疗机构加紧建设崇礼区紧密型区域医共体。
杨渝平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医疗协同方面要利用北京和天津的医疗技术优势,协助优化地方医院人才队伍结构,双向奔赴,推动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首先就要充分吸引和利用北京、天津大医院的医疗专家资源,临床和管理方面均花大力气引进相关专家,让其进入医院管理层,或者担任科室执行主任或副主任,尽可能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此外,要大力引进和招聘各类医教研和管理人才,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为北京、天津高水平专家的业务落地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另外,本院人才也要“走出去”,尤其到北京、天津甚至国外等高水平医学中心进行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医疗视野。杨渝平坦言,实现以上三点的核心,需要足够的资金和耐心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