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办好国家大事 建设未来之城-m6米乐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2-09-30 10:56:10 来源:河北新闻网字号:
办好国家大事 建设未来之城
——河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重要指示纪实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2019年1月16日,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谆谆告诫。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要。”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落户;一个个项目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容东片区基本建成,容西、雄东等片区安置房回迁入住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国中化等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有序落地……雄安新区——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5年前还是一张白纸,如今已成为一方充满希望和奇迹的热土。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2017年2月23日、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新区,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领航指路、把脉定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忠诚担当。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努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一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未来之城。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近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王志刚一上班,就召集了一个研究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肌理的专题会。
“总规和控详规要落到位”“小街区、密路网理念不变,主干路不动,支路规划更优化”“把城市街角公共区域留给老百姓”……会上,各位专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2019年1月16日,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谆谆告诫:“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16个字标定了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的时代高度。雄安新区设立后的两年多,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200多支国内外团队、2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一个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1 4 26”高质量高标准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雄安新区迎来了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一份份设计图、一张张ppt,逐渐变成现实中的一根根桩基、一座座建筑。
把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上,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落地生根、拔地而起。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总长545公里的对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已经全面形成,城市大脑、城市计算中心等智能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经超过100亿元,新建区域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雄安新区画卷徐徐铺展。今年上半年,总投资1481亿元、96个项目分两次集中开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7%。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谋划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共计240个,总投资803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4500亿元,新区谋划推进总体建设项目322个。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雄安新区着力打造吸引疏解、清新明亮的新形象,建设服务疏解、优质完备的新功能,发展配套疏解、高端高新的新产业,聚集支撑疏解、创新创业的新人才,构建推动疏解、高效顺畅的新机制,为有序承接疏解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目前,首批疏解清单标志性项目正在有序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首批3家疏解央企总部完成项目供地并有序启动建设程序,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户并完成选址,高校、医院疏解项目有序推进,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建设,累计注册设立央企各类机构110余家,承接疏解起势良好。
优化在京企业跨省迁移政策,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按照成熟一项、报批一项、出台一项的节奏,制定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意见。”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丁进军表示,围绕疏解单位人员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细化完善住房、薪酬、社保等一揽子配套政策实施方案,出台积分落户、居住证实施办法等,逐步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增强新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吸引力。
围绕高效服务企业落户,不断优化疏解企业落户服务质量,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承接疏解服务窗口,全面推行全程网上办理,升级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通过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参保用工登记等数据同步采集、业务并联办理、结果实时共享,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有力保障了疏解项目落地工作的开展。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鸟儿翩跹寻归处,汪汪碧水映苇荷。金秋的白洋淀,蓝天碧水,风姿绰约。
9月27日,雄安新区纪工委、宣传网信局、生态环境局、规划建设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组,检查督导鸟类栖息地建设、污染管控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检查了十里荷香等9个鸟类栖息地建设情况,一路上看到白鹭翻飞、骨顶鸡在水面游弋。”新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组四级业务主办杨杉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更多的鸟类栖息白洋淀,是水质变好的标志。今年7月青头潜鸭被发现在白洋淀安家落户,更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佐证。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019年1月16日,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谈到雄安新区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回想起选址的考虑:“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河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白洋淀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一体推进补水、治污、防洪,持续提升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作水平。如今,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的胜景。
“百淀联通试点和潴龙河连通马棚淀水域项目均已主体完工。坚持多源补水,截至9月23日,共实施补水7.09亿立方米,对白洋淀水位保持和水动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杉说,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随着一项项重点工程的完成而更加有了保障。
如今的白洋淀正在展现清新明亮的景致,雄安新区蓝绿底色也更加浓郁。
先植绿、后建城。“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从2017年11月13日,建设者栽下新区第一批树苗,如今“千年秀林”的绿色正在加快蔓延铺展。
“秋冬造林快开始了,你看这林子多美。”容城县平王乡李郎村63岁的护林员邸永华,来到村北自己参与管护的“千年秀林”,进行浇水作业。油松、国槐、五角枫、银杏错落栽植,各有各的风景。如今,“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6.9万亩,新区森林覆盖率从11%提高到33%,“三带、九片、多廊”的绿色空间骨架基本形成。
“要做好百姓就业这篇文章,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
雄县农民胡增柱近来双喜临门。
核对身份信息、签到等候、签约缴费、查验房屋……近日,雄县大营镇南刘庄村村民胡增柱选中雄东片区a单元惠风园、扬帆坊、嘉悦园3套面积不等的住房。他格外开心,开始谋划未来的生活。
另一件让胡增柱高兴的事,是他在参加完雄县兴达职业培训学校的电子商务师和林木种植培训后,因为表现优秀,留校成为一名招生工作人员。
说起生活的变化,胡增柱激动地说,“感谢总书记、感恩党中央,我们普通农民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有了体面的工作!”
“群众的心头事,就是我们工作出发的‘起点’。对已回迁群众来说,稳定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障。”昝岗管委会公共服务处负责人陈园园说。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时谆谆叮嘱:“雄安新区有125万当地百姓,要做好百姓就业这篇文章,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把总书记嘱托的事办好!省委、省政府和雄安新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回迁安置工作,努力做好就业、产业、创业、物业致富大文章,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
群众就业工作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用工对接会等招聘活动,累计培训17万多人、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万个。
征迁劳动力就业创业有保障。雄安新区被征地群众有劳动能力人员6万余人建档立卡,已针对有劳动能力、回迁意愿的劳动力全部进行就业帮扶。探索多种创业担保贷款产品,已帮助回迁居民申请创业贷款20笔363万元。针对回迁居民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兜底性保障。
回迁安置,更多新区百姓在共建共享中过上更好生活。
9月17日,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首批安置房回迁验房交付正式启动,首批分配19111套安置房。这是雄安新区继容东片区、雄东片区a单元之后实施回迁安置的第三个新建回迁片区。
“到家了,这是精装修的房子,添置家具就能入住了。”来自容城县八于乡小南头村的宋国兴、陈娟夫妇难掩兴奋之情。容西片区首批回迁共涉及容城、安新两个县7个乡镇39个村,集中验房结束后就可乔迁新居。
目前,容东片区三批次近6万名回迁群众喜迁新居,雄东片区、容西片区安置房正在交付,公交站、小剧场、商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群众住进了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一个全龄友好型城市正在走来。
7月31日,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中的中学项目,实现竣工并正式移交雄安新区。至此,包含幼儿园和小学项目的三校项目全部竣工移交。据悉,医院项目将于2023年底竣工。
当地百姓感慨地说,“以后孩子们不仅能在现代化的片区上学,而且还能上北京的名校,太好了!”
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要出发,把提供宜居环境、优质公共服务落在每一寸土地上。如今,京津56所优质学校、京津冀65家医院对口帮扶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办好国家大事,建设未来之城。雄安,一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之城正在一步步走来。(河北日报记者郭东、张伟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