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丨用地质智慧赋能绿水青山建设-m6米乐网页版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水土污染防治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5-29 08:48:13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河北省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现场
■记者哈欣
有这样一群科研工作者,一年中的一半时间他们是在野外。在办公室,他们是智慧的化身,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数据和文献中,专注分析各项污染数据,制定防治策略;到了野外,他们则化身绿水青山的坚定守护者,头戴安全帽,手持各种仪器设备,穿梭于河畔山林间,寻找污染源头。
这个42人团队,平均年龄35岁,来自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水土污染防治中心(以下简称“防治中心”)。他们高质量完成“河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河北省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重大项目,在全国首创“地质 生态”新业态,开创了我省水土污染防治领域新局面。
水土污染防治关系着“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关系美丽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生态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徐徐展开。
2017年6月,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共同牵头,在全省开展企业用地调查,目的是要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家底”,为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严控新增土壤污染、防范人居环境风险提供基础支撑。
“企业用地调查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开展,无论是环保部门还是其他相关部门,在技术力量积累上几近空白。”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防治中心首席专家田西昭坦言,这项调查工作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质量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没有经验我们就探索经验,没有技术要求我们就制定技术要求,没有人才队伍我们就培养人才队伍。”作为核心团队,防治中心牵头省地矿局的14家单位投入500余人组建了117个调查小组,按照“边开展试点、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的原则,组织开展雄安新区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打通全链条实际操作流程,为全国企业用地调查工作探索了经验和路子。
“5 2”“白 黑”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作为防治中心主任,马志远这位“大总管”的工作节奏更加紧凑。制定计划、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把控质量……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出一丝纰漏,马志远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每天早上7点,他都会提前到达办公室召集小组成员开晨会,确定当日的任务分工和目标。忙完白天的工作返回办公室后,还要继续整理当天的调查报告。当完成最后一份报告时,马志远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马志远的工作节奏,只是调查组工作的一个缩影。历时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调查组成员放弃休息休假时间,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省15000多个企业地块,获取检测数据近9万个,基本掌握了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程度,精准确定了全省企业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为进一步打赢净土保卫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防治中心还通过此次调查工作培训出500多名水土污染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初步完成了全省水土污染防治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创了全省水土污染防治领域的新局面。简彦涛、董瑞海、金鹏飞等团队核心成员多次作为国家督导组成员,分赴云南、青海、内蒙、山东、四川等地开展技术指导、帮扶、督导工作。
此后,防治中心又牵头组织实施了“河北省地市级地下水型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系列地下水污染评估项目,基本查清了全省“双源”(污染源和水源)地下水环境现状,掌握了地下水污染风险,为打赢碧水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此期间,防治中心成功协助申报了唐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使得唐山成为了我省唯一一个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
汗水汇聚成河,终会浇灌出绚烂的梦想之花。防治中心团队将地质行业优势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相结合,开创了河北省水土污染防治领域新局面,打造了“地质 生态”新业态,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2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