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丨闻伟:昔日转业兵如今修井“特种兵”-m6米乐网页版
——记省劳模、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文西采油作业区苏一中控巡检维修班班长闻伟
发布时间: 2024-05-08 08:49:24 来源: 河工新闻网 字号:
■闻伟(前)和工作室成员研发生产工具
4月30日,河北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石家庄召开,427名一线职工被授予省劳模称号,其中就有闻伟。
当天,闻伟正在和同事们挥汗如雨,维修霸州工区油井套管上窜问题,用辛勤劳动“庆祝”获得的省劳模荣誉。
“这口井三次采油注入氮气,引发井口套管上窜。近年来,由于固井质量、地层温度、压力变化等原因,采油二厂部分生产井出现了套管上窜现象。这是让人头疼的油井‘疑难杂症’,之前只能降套更换,六七个人忙活十天八天不说,一套得花五六万块钱。”闻伟说,“我们经过研究发明了‘第三代抽油机井口固定装置’,采用井口固定 稳固 浇注的方法,一天时间,一万多块钱就解决了。”
如今,“第三代抽油机井口固定装置”治理完成69口井,与之前工艺相比,69口井产油450.45吨,节约资金490万元。1993年从部队转业成为采油工后,闻伟从事采油工作31年,成为“闻伟采油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熟练掌握采油维修、焊工、电工、车工、自动化、采油等多项技能,专治油井“疑难杂症”,取得国家专利96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解决各种难题620余项,23项成果在生产一线推广应用。
“上班下班对闻伟来说都一样。上班他在琢磨,回到家继续琢磨。”同事刘春旭说,“别人的车上放的都是旅行装备,他那辆面包车上装满了各种铁料、工具。有时为了差几毫米的一个工件,他开上‘小面包’就跑去任丘市找人加工。一年下来,能跑3万公里。”
对此,闻伟说,“后来觉得老往任丘市跑太浪费时间,干脆买了个二手机床,自己研究加工零件。”
这个二手机床给闻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买的时候花了15000元,卸车时,千叮咛万嘱咐叉车司机,别摔了。”闻伟回忆,“结果,还是摔了。找人维修,要6000多元。”
“本来买床子就花了1.5万元,媳妇就不乐意。再花6千多元修车床,媳妇不得急眼啊。放了2天,想来想去,决定自己修。”闻伟说,“一有空就到处请教专业车床加工师傅,晚上上网查资料。买来配件小心地拆卸第一个配件,再装上;然后拆下第二个配件,再装上……经过一周时间终于修好了。”
“每天下班后,我都拿出一个小时,学习如何磨刀、扒皮、打眼、挑扣等。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可以自己独立加工配件了。”闻伟说,“如今,公司为我们工作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车床、摄像机等办公设备以及电焊机等设备,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闻伟看来,“解难题是生产一线技术创新的活水源头,也是我们的职责,工作室成员来自采油、集输、电力等生产一线,各有专长,我们定期组织骨干成员到各个工区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以实现精准创新服务生产。”
5月1日,闻伟点开原油储罐智能手机远程监控系统,“点下这个按钮,离咱们60公里外的文71井,会在今晚10点到明早8点,自动开启停电加热,防止原油储存温度低,出现冷凝结蜡等问题。”
闻伟说,“2017年一次在朋友的聊天中得知,他在边零井工作,一人负责多口油井,属于单井储罐生产方式。他说有时不留神就会造成冒灌,清理非常费劲,还有每天为了省电,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开启电加热棒,早晨8点左右关闭,这种重复的工作每天占据很多时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怎么才能监测原油储罐的液位,最好实时监控液位,职工每天重复性开启电加热棒,能不能远程或者自动开启电加热棒……”经过闻伟和创新工作室成员一番“头脑风暴”,决定研发一种原油储罐智能监控系统。
“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分工,有的负责模块开发,有的负责防盗设计,有的负责对温度传感器的选择等。”闻伟说,我们研发的原油储罐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时监控原油储罐的所有状态和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对防盗箱的门和阀门的状态实时监控,还包括防盗锁的远程开锁关锁及电加热棒远程开启与关闭液位和温度的远程实时监控。当液位和温度达到上限,会有报警发送到手机,达到极限时,自动停机防止冒灌,以及电加热棒的自动停止加热等。”
在推广原油储罐智能监控系统安装、系统升级等创新成果时,闻伟一年内调试200余井次。为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他利用中午、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到现场对每一口井逐一调试;为提高软件的性能和精准度,他从早上4点开始一天测试十几口井。经过反复的精心调试,目前,这一系统在采油二厂推广应用65套,实现了对拉油点装油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年节约成本86万元。
■文/图记者郭成 通讯员杜洪波